Page 303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303
第二章 ◆ 神明會
第三篇․廟宇組織篇
(八)威揚團尚恆社
創建時間:清治時期
會員人數:約 40 人
受訪者:蔡宏烈先生、林溪泉先生
受訪時間:2018/03/08 10:30-12:00、2018/04/06 19:00-20:00
發展沿革:
此會是由遶境時負責千里眼與順風耳與哨角(掃角)的庄民所組成,根據《新港奉天宮日
清簿》,明治 42 年(1910)有記錄「金水精將軍會」字樣,其意就是指金精將軍(千里眼)與
水精將軍(順風耳),可證明當時已有此組織,按照常理推論,將軍會的成立應該要比此時間點
更早,可追溯至清治時期,但因資料限制,所以無法推論確切年代,此會名應該在當時是屬於
正式名稱,但在一般私底下都是稱為「千里眼會」。
在目前留下的轎班會會簿在民國 41 年(1952)所記載的支出,有一項是「掃角修理五元」,
可見當時千里眼順風耳與哨角已經是一起活動。民國 50 年(1961),寫到「參加新港奉天宮會
議代表:尚恆社代表 ooo 威揚團代表 ooo」,民國 51 年(1962)有分別寫到「假定尚恆社團員
名冊」與「假定威揚團團員名冊」,目前未知「假定」一詞之意義,但考察前後年度的團員名單
均有所接續,並非另創新團,或是會中以前班、後班來分原本的團員,才會有兩個名稱。但根
據民國 48(1959)年制定的〈新港奉天宮諸聖神轎班會管理細則〉裏,卻將千里眼順風耳將軍
會與威揚團尚恆社分開撰寫。目前看到的爐主燈則寫「威揚團」,可見稱呼一直未有固定。民國
57 年(1968)會簿中開始出現將會員分為前後兩班的紀錄方式,目前則已無分前後籤。
目前元宵遶境前的正月初 4,舉行「過爐」與「吃會」,前者是選出下一年的爐主與副爐主,
並招集全部會員吃飯的方式來討論會中事務。正月 15 的元宵遶境則需要全員出席,為其年中最
重要的活動。在元宵遶境時,威揚團尚恆社通常是位於開臺祖媽會的前方負責開路。會員組成
從早期均為街庄的親戚與街坊,隨著時代與會員的年齡逐漸增長,會員也開始有不少對服務媽
祖有熱誠的外地民眾加入,但大體仍以本地人為主,人數大體維持 40 人左右。會員構成負責操
縱千里眼與順風耳約有 8 人,馬頭鑼則有 2 人,其他成員為哨角團。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