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0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390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其中的拍是打擊樂器,可能因為是非旋律樂器,故而省略它而稱為四管。四管的編制雖然袖珍,
               然而包括了絃樂、管樂與打擊樂器,可謂一應俱全,與西洋管弦樂團的編制十分相似。四管的

               座次固定為直拍者居中,離聆聽者最遠,三絃與二絃離聆聽者最近,琵琶與洞簫則介於拍與三
               絃、二絃之間。如此的編排方式與西洋管弦樂器相同,皆依據樂器的聲響屬性編排,打擊樂器
               的聲音最響亮,坐在最後面,再來是管樂器,音色較柔和的弦樂器坐在最前面。南管樂隊的座

               次安排較之西洋管弦樂團的編制更為細膩之處,在於四管中的絃樂器又分為拉弦(二絃)與彈
               撥(三絃、琵琶)兩種,因此在座次的安排上,除了音量的考量,還有聲響屬性的考慮。洞簫與

               二絃的音色柔和而持續,因此同坐在右側。琵琶與三絃的聲音短而急促,因此同坐在左側(見
                          134
               圖 4-3-1)。













                                                                       圖 4-3-1  南管常態樂隊座次圖
                                                                         資料來源:《南管音樂》,頁 192。


                    2.熱鬧型編制就是十音編制,南管館閣舉行郎君祭時,為了讓更多人能上場演奏,使現場的
               氣氛更為熱鬧,整絃的第一部分指套都會以十音編制演奏,稱為「噯指」,之後再以四管編制演
               奏指套,稱為「蕭指」。十音編制事實上是由常態的四管,稱為上四管,加上稱為下四管的五種

               節奏性樂器所組成。演奏的時候分為兩個演出空間,上四管坐在內側,並且在洞簫旁加設噯座,
               下四管則坐在外側(見圖 4-3-2)。














                                                                    圖 4-3-2  南管的十音編制座次圖
                                                                      資料來源:《南管音樂》,頁 195。







               134   呂錘寬,《南管音樂》,頁 191-193。



             388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