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桃園社居最有力_E-Book
P. 102

二、用什麼方法來滿足這些需求比較好?可以有哪些方式或計畫來滿足這些需求?
               三、運用這個計畫需要哪些資源?資源的性質與類別是什麼?貢獻與投注的資源是時

                      間、精力、金錢、社會關係、或是其它資源?
               四、社區中現在有哪些資源?這些資源主要是投注在哪些活動或服務上?服務或活動

                      的方式、服務方案種類與服務內容為何?這些資源 是怎麼被挖掘的?掌握資源

                      的這些人他們的動機與期望為何?
               五、具體而言,公部門、私人企業、公益社團與財團法人、社區與家庭所參與的服務,
      CHAPTER
    04           在人力、資金要資訊等之間如何聯繫與整合?有沒有資源重複與浪費的現象?

               六、這些資源可能彼此相互配合嗎?彼此間是否有良好的溝通管道及網絡?有什麼困
                      難存其間?應該怎進樣進行處理比較好?
       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
               七、有沒有必要設立專責機構與網絡系統,以整合人力、方案、資訊、諮詢等。如果
                      要設立的話,此專責機構與網絡應該具備什麼特質或機制?要怎樣立?有誰可以


                      來幫助建構資源或帶領資源的建構,以及維持網絡的運行?
               八、社區應建立人才資料庫,主動發掘人才、了解區內工商界的情況,鼓勵他們參與,

                      或提供協助很多人具有服務與助人的熱心與本能,如何發掘是當務之急與工作重

                      點之一。

                 了解資源、開拓資源到共享資源是資源管理及資源再生的重要策略,資源整合的
               目的就是希望使有限資源作最經濟、有效率的運用,也是希望透過資源整合提供給案
               主的服務是最整體及最有效果的服務。

            參、社會資源為何要整合

                 社區資源來源取得的途徑雖有不同,但不外乎來自於「政府」和「民間」,民
               間資源因可免除科層體制的限制,其靈活與彈性,往往能及時有效地滿足案主的需

               求,解決其問題,對於滿足社區的多元化需求,民間資源有其一定的優勢 ( 劉弘煌
               2000)

               ( 一 ) 政府服務方案數量增加
               ( 二 ) 政府部門角色多元化

               ( 三 ) 服務輸送過程中產生
                    1. 片斷化:如因服務地點、專業不同,服務的重複及缺乏合作而造成服務機

                          構分散。
                    2. 不連續:因溝通及轉介管道的缺乏極易造成案主在服務提供者之間移動的障礙。

                    3. 不可近性:因服務標準的限制使得案主無法接受地方服務網絡服務的障礙。

                    4. 無責信:案主與提供服務機構的決策者缺乏互動,無法反映需求。
               ( 四 ) 缺乏評估服務機制,服務是否達到預定目標
            肆、資源整合的前提與意義

               一、資源整合的前提

     99        ( 一 ) 有足夠整合的資源
               ( 二 ) 有適當整合者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