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8年報
P. 103

得以公部門的力量和資源進行保存活化工作。本市升格後至今,新增古蹟 26 處、歷史建築 34                                          提高在地特有文化識別度

                  處、考古遺址 1 處、古物 5 件、傳統藝術 18 項、民俗 8 項。至 107 年止累積指定古蹟 89 處、
                  登錄歷史建築 60 處、考古遺址 4 處、文化景觀 4 處、古物 8 件、傳統藝術 28 項、民俗 12 項。



                  古蹟

                                                                                      樹林後村圳改修碑
                                                                                      及水汴頭
                                                                                      後村圳起源於清代
                                                                                      引大℣崁溪(今大
                                                                                      漢溪)水之永安陂
                                                                                      和萬安陂。「後村
                                                                                      圳改修碑」係 1917
                  郭宗嘏墓                        平溪南無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碣
                                                                                      年當時的臺北廳長
                  郭宗嘏墓建於清乾隆 48 年,但現存建         南無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碣位在「永昌
                                                                         所立,此碑記載後村圳的沿革,見證後
                  築構造相當完整,墓體是藉古代三合土           煤礦」的出入孔道,石刻見證平溪區嶺
                                                                         村圳在該區農業發展史的重要地位。「改
                  (含貝殼灰)夯土版築而成,墓體上方還          腳寮的地方變遷和煤礦產業發展,而其
                                                                         修碑」碑體完整,碑名為當年民政長官
                  有墓龜為頂蓋,在當今臺灣古墓中作法           內涵則與當地民俗信仰有關。 碑碣下
                                                                         下村宏所題,碑文則由鹿港名書法家鄭
                  少見,為新北市史載最早的古墓之一。           有蓮花座,左側則有「花瓶」祈求礦坑
                                                                         貽林所書。另公園內之「水汴頭」為圳
                                              工作「平安」,並以「永昌煤礦」為名圖
                                                                         水之分水閘,為圳道重要設施。
                                              案,顯示關懷、凝聚員工之用心。







                  碧潭吊橋                        深坑黃氏興順居                    板橋迪毅堂
                  碧潭吊橋始建於日據後期(1937 年),        黃氏家族於乾隆年間從三芝來到深坑草地         迪毅堂乃咸豐 3 至 9 年漳泉械鬥現存
                  為新店溪東岸通往西岸安坑及中和地區           頭發展,耕作有成並經營茶廠,土地擴及         的重要史蹟,為清代林本源家族為紀念
                  之重要橋樑,見證新店地區之開發史。           麻竹寮、老街,對深坑地區的發展貢獻卓         械鬥殉職之林家總勇徐才等人所建,代
                  橋之設計與建造出自臺籍人士之手,橋           著。建築格局為三合院,屋頂為燕尾式,         表客家人受僱參與漳泉械鬥之案例,深
                  塔採鎢鋼球軸承工法。碧潭與碧潭吊橋           門樓位於合院左方,建物構造以砂岩、紅         具歷史價值。迪毅堂創建於同治 12 年
                  融為一體,是人們共同美麗的記憶。            磚為主,室內木結構精雕細琢,顯然出自         (1873 年),現存建築為 1925 年修
                                              優良匠師之手,雖經百年仍保存完整,建         建,為三開間主屋規模的建築,現存構
                                              物設計對防禦要求有完善之考量。            造仍可見傳統工匠技藝展現。










                  淡水臺銀日式宿舍                                 于右任墓
                  臺灣銀行為日治時代淡水港埠後期重要之金融機構,極具歷               于右任墓園建於 1964 年,其地理環境形式特殊,座落在陽明
                  史價值。 此日式宿舍面積寬廣、建築空間尺度、規模、高               山國家公園內。墓園形制採近代大型墓園規格,建築高聳,
                  度,均比一般日式宿舍壯觀,可以顯見始建之時期宿舍位階               中為圓筒形墓室,以青石分三層建造,墓園置有一對石坊,
                  重要性。建物構造保存仍相當完整,仍可見完整風貌,是難               有一墓道碑,一仰止亭,更前方還有華表,左右有牌樓,上
                  能可貴的大型日式宿舍。                              下臺階計 143 階,居高臨下,視野甚廣,頗為肅穆壯觀,碑
                                                           刻書法皆為上乘之作。
                                                                                                    101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