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8年報
P. 107
提高在地特有文化識別度
猴硐介壽橋紀念碑 舊宜蘭線猴硐隧道群 水湳洞本山六坑口及索道系統
碑文清楚記載猴᾽地區交通發展史,見證 建於 1920 年,為連通臺北至宜蘭鐵道 索道系統為具體的採礦產業運輸設施,反
礦業興盛時期。碑體石質優良,為當時 交通的歷史見證,對瑞芳、雙溪、平溪 映當地的礦業歷史文化。在瑞芳金瓜石
臺灣省主席周至柔先生所撰碑文,碑文字 一帶的產業開發具重大貢獻。隧道之壁 及水湳洞一帶礦業高峰時期所建的索道,
體清晰可辨,其碑身及碑座外觀完整。 體構造仍保存完整。 具有產業歷史文化及再利用的價值。
樹林柑園國小育英堂 丁惟汾墓
育英堂落成於 1930 年,屋頂為四坡頂,用四組木桁架,兩端 丁惟汾墓墓體依山面水,造型素雅,前階梯兩護前端以書卷
用三組,共十組,材質優良。外牆為清水紅磚牆,入口門柱造 收尾,顯現文雅柔美的墓前景緻。碑文由于右任先生所撰,
型亦具特色。落地長窗採光良好。 碑文陰刻字體清晰完整保存。
新店劉氏家廟(啟文堂) 粗坑發電廠
啟文堂建物本身為傳統四合院建築,二殿式,前有廣場,建 為臺灣現役最老的水力發電廠,建於 1907 年,仍保存日治初
築裝飾尤具特色,特別是交趾陶與泥塑彩繪水準甚高,係出 建風貌,大跨距的鋼骨桁架,屋頂設有具散熱功能之高凸式氣
自名匠之手,除有建築藝術之價值外,亦具有開發墾拓史之 窗,建築立面以圓拱圈作成裝飾。入口山牆上有牌樓面的山形
價值。 牆,後方還有建於 1911 年之攔水堰堤,具臺灣開發史之意義。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