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4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274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上述位於頂寮、內寮、下寮、客仔厝等地的媽祖神明會,多為吳姓居民所居之處,根據吳
地大東庄所在的媽祖壇所記載的沿革:
清朝康熙年間福建有一長者,姓吳明大有,身背一尊媽祖金身,渡海來台,沿途徒步
行走,希望找到一處安身之所,遂來到現址下寮東庄部落,開荒闢墾,將荒地變良田,
並築草茅棲身,落地生根,感念媽祖庇佑,才能平安抵台,早晚誠心奉香,祈求風調
雨順,作物豐收。
吳大有亦因生活穩定,即結婚生子,世代傳衍子孫不記其數,直至嘉慶年間戶數達三
千口灶,人口上萬,人稱「吳地大東庄」。有次水災,將媽祖神像沖失,只剩香爐流傳
至今,相傳媽祖神尊流至北港,被人拾獲,東庄人欲索回,北港人謂吳地大東庄因地
理不存,媽祖無法定居,東庄人不服,北港人提議:以相同容量之桶,盛裝兩地之水,
各磅誰重,媽祖歸誰,磅秤結果:北港桶水較重,媽祖歸屬北港,後來有人懷疑,北
港水裡參鹽,東庄才輸。吳大有後代亦因天災瘟疫染病,紛遷居他處,現地的下寮村
(東庄、下寮、湖仔內、烏雞寮),內寮村(內寮、過溝、好收寮、姚厝),客厝村(客
厝、四股寮),頂寮村(頂寮、下頭寮)等村落,大多數人皆為吳大有後代,並沿襲前
賢風俗,每隔三至五年,農曆三月二十四日,前往新港奉天宮和北港朝天宮,恭請天
上聖母回庄遶境,以佑信徒,農三月二十六日恭送媽祖回宮,沿傳至今,從不間斷。
56
從上述的沿革可知,吳地大東庄的居民在北港朝天宮建廟時貢獻過極大心力,所以在吳地
大東庄居民前往北港朝天宮迎媽祖時,擁有優先迎接二媽、三媽正駕的權益,這是北港朝天宮
為了感念吳地大東庄居民給予的優遇。民國 70 年代,吳地大東庄也開始前往新港奉天宮迎請媽
祖。
除此之外,日治時期也有不少奉祀其他神明的神明會,且與新港奉天宮有所關聯,但因現
在已無法見到,所以以下會略述這些神明會的源流。首先是友文社,根據《臺南州祠廟名鑑》
記載:
友文社新巷庄新巷
祭神文昌帝君
會員十六人(秀才以上之會員)
創立咸豐年間
例祭舊曆二月三日
爐主新巷庄月眉潭林宮然
管理人同新巷林瑞駒
沿革及經理同地之文士林春培、林錫金、蔡清宵、何朝束等有秀才以上功名所發起,
同時為了敦親睦鄰與學藝研究而創立本會,會員的資產是以買入田地約一甲左右做為
56 引用廟內所刻沿革。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