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6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396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圖 4-3-11 清華閣參加北港媽祖誕辰的藝閣比賽榮獲冠軍合影留念
資料來源:《嘉義縣傳統戲曲與傳統音樂專輯》,頁 280。
根據清華閣團員林敏雄口述,清華閣的幾位股東如許春盛、張響和楊正錫等人熱愛南管音
樂,出資並募集清華閣所需經費以及聘請戲先生的學費,為了鼓勵年輕人參加,更以來演戲便
租幾分地給團員耕作的獎勵措施,吸引了不少十幾歲的年輕人加入,包括當時十五歲的林敏雄
在內。練習的地點在今日大興宮旁的笨港縣丞署庭院 150 ,每天到了傍晚,許春盛等人就會前來
招呼孩子們練習,練到 11 點左右,股東們還會準備肉粥給大家當消夜。每天晚上排練時,窄窄
151
的門口都會擠滿了觀看的民眾,很是熱鬧。 當時開臺演戲都是向民雄或北港的劇團租借戲服,
後場較為資深的團員演奏的樂器包括琵琶、胡絃、洞簫、響板、小銅鐘、通鼓和鈸等,有一些北
管的樂師在演出時會過來支援後場,排場和演戲的賞金都歸為清華閣的公共基金,演出的地點
包括新港奉天宮、新港溪北村六興宮和嘉義市城隍廟。 152 當時蔡永隆正在唸高中,對於每年媽
祖誕辰的繞境典禮印象十分深刻,清華閣團員坐在卡車上面,使用麥克風演奏的情景歷歷在目。
後來,林敏雄入伍當兵,老的團員相繼過世,年輕的團員紛紛各自成家立業,有的則搬遷至外
地,大約在民國 52 年(1963)時就形同解散。林敏雄於民國 55 年(1966)退伍回到新港時,
清華閣已經完全沒有演戲了,只剩下元宵遶境的出陣演出,以及受邀至團員或大戶人家的婚喪
喜慶做排場演奏,再過幾年就完全沒有演出活動了。
150 大興宮今位於新港鄉大興村中正路 73 號,原本位於當時的笨港街,其後廂房在清朝時期為笨港縣丞
署,也曾經用作登雲書院的講堂。在嘉慶 9 年(1804)遷到現址,被列為三級古蹟。
151 林敏雄訪談,2018/1/18。(口訪地點:林敏雄家,口訪者:謝士雲)
152 許有仁編,《嘉義縣傳統戲曲與傳統音樂專輯》,頁 280。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