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1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391

第三章 ◆ 南管
                                                                                           第四篇․子弟團篇


                    3.  出陣頭即是在迎神或喪葬場合以陣頭方式演出的形式,通常以綵傘、宮燈和御前清客彩
                                                                                        135
               旗作為前導,十音編制的樂隊隨行在後,隊伍顯得熱鬧莊嚴(見圖 4-3-3)。





















                            圖 4-3-3  南管館閣出陣時的音樂隊伍
                              資料來源:《南管音樂》,頁 195。



               三、南管音樂與巴洛克古樂的比較



                    由於筆者學習的是西洋弦樂器,南管社團的特色與 20 世紀興起的西方巴洛克古樂團十分相
               似,巴洛克古樂團專門演奏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也就是 17 世紀至 18 世紀中葉歐洲作曲家的作

               品。巴洛克古樂團藉著研究當時的文獻與圖片、作曲家的手稿,以及使用巴洛克時期樂器的形
               制,力求還原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語法與風格。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對於沉浸其中的古樂演奏家而
               言,有著獨特的吸引力,他們通常也只專注於演奏巴洛克時期的作品,不會演奏古典時期、浪

               漫時期和 20 世紀的音樂。原因就在於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本身就是一個浩瀚無垠的天地,值得投
               注一生去鑽研。儘管南管社團與巴洛克古樂團有許多相似的特質,但若是更深的去探究,南管
               音樂對於奏唱形式、樂器與樂制的保存,其歷史之悠久與恆常不變的特質卻是巴洛克古樂無法

               相比的。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與樂器距今約有 300 年歷史,隨著音樂風格的轉變,巴洛克音樂曾經被

               遺忘 100 年之久,巴洛克樂器也因為大型音樂廳的出現,而被改良成為音量較大、具有穿透力
               的現代樂器,巴洛克樂器有 200 年的時間消失在演奏舞臺上。一直到 20 世紀中葉才因為大量作
               曲家手稿的重現天日以及音樂學者的大力提倡,興起了復興巴洛克古樂的運動,古樂演奏家開

               始使用訂製的巴洛古樂器。然而,南管的樂制與樂器形制源自於唐宋時期,距今有 1000 多年的
               歷史,南管音樂能夠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保持原貌地傳承至今,是令人驚異的文化現象,堪稱為
               音樂文化裡的活化石。


               135   呂錘寬,《南管音樂》,頁 194-196。



                                                                                                        389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