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3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483
第六章 ◆ 遶境篇
第五篇․武館篇-附遶境篇
二、為何叫作「十八庄」?
所謂的「十八庄」根據林鼎盛先生的研究,隨著時代不同而有所演變。有人提出早期是依
142
《嘉義管內採訪冊》為根據,打貓西堡的一街十七庄視為奉天宮的區域範圍。 而一街十七庄
的一街是新南港街(今新港),其餘十七庄為:大潭庄、中庄、海豐庄、後底湖庄、古民庄、舊
南港庄、板頭厝庄、頂灣仔內庄、下灣仔內庄、下菜園庄、頂菜園庄、埤頭庄、後庄、崙仔庄、
埤仔頭庄、柴林腳庄、田心仔庄。
143
但到了大正 9 年(1920)因為行政區域大幅改變,根據何傳三先生的說法中提到:原本十
七庄的柴林腳庄、田心仔庄併入溪口庄,而把原屬打貓南堡的西庄、潭底仔庄、海豐仔庄,以及
嘉義廳虞朝溪堡俗稱「下六庄」,併入新港庄,即今的新港鄉。有因此有了「十八庄」的繞境說
法,但實際上其範圍與新港鄉地區是有所差異的。
後來,十八庄隨著時代演變,漸漸穩定成為,「海豐(廢庄)、後底湖(現屬新港鄉大潭村)、
大潭(現屬新港鄉大潭村)、新南港(現屬新港鄉大興村、福德村、宮前村、宮後村)、古民(現
屬新港鄉古民村)、中庄(現屬新港鄉中庄村)、後庄、頂菜園、埤頭(現屬新港鄉共和村)、崙
仔(現屬新港鄉南崙村、北崙村)、埤仔頭(現屬新港鄉埤子村)、灣仔內、板頭厝(現屬新港鄉
板頭村)、南港、下菜園(現屬新港鄉南港村)、田心仔(現屬溪口鄉林腳村)、柴林腳(現屬溪
口鄉柴林村、林腳村)」, 並明載於組織章程之中。
144
三、十八庄遶境活動
十八庄遶境活動大致與元宵遶境的儀式差不多,只是範圍較廣。同樣,依照傳統古禮奉天
宮須在遶境前夕派員到出巡必經之地張貼香條,以告知信眾新港奉天宮開台媽祖即將出巡遶境
的消息,並到沿途有經過之廟宇懸掛遶境平安燈,讓整個遶境過程更顯莊嚴、隆重。
通常是農曆正月 14 日十八庄遶境活動準時在上午 7 時出發,其路線由新港奉天宮出發,經
過後底湖、大潭、西庄、潭底仔、海瀛、埤子頭,轉入溪口鄉崙尾、柴林、林腳、田心仔、新港
鄉北崙、南崙,再進入雲林縣地區元長鄉崙仔、北港鎮府番仔、新厝、後溝、元長鄉湖仔內、下
寮、烏溪寮、頂寮、客厝、內寮,再到新港鄉南崙、古民、中庄、後庄、板頭厝、下彎仔內、舊
南港、大崙、下菜園、洪厝、董厝,傍晚回到新港奉天宮廟前安營。十八庄村民也會出動各式神
轎及陣頭,聚集成由百餘頂神轎的盛大遶境陣容,分成三組路線進行讓所經之地信眾都能得到
媽祖及諸神的庇佑。
戰後,十八庄遶境並不以今的新港鄉全境為境內,仍以原打貓西堡為遶境範圍。歷經民國
142 林鼎盛著,〈新港奉天宮「十八庄」元宵街面繞境報告〉,頁 80。
143 不著撰人,《嘉義管內採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台北:臺灣銀行發行,1958 年 10 月),頁 1-
2。
144 林鼎盛著,〈新港奉天宮「十八庄」元宵街面繞境報告〉,頁 81。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