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2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482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頭庄、園寮(即現今新港),當夜駐駕園寮。農曆正月 14 日,由園寮出發,經海豐庄、後底湖、
               大潭、埤仔頭、田心仔、柴林腳,當夜駐駕柴林腳。農曆正月 15 日,由柴林腳出發,經崙仔庄、
               大西勢三庄(古民、中庄、後庄)、灣仔內,隨即進入笨港街市,返回天后宮媽祖廟。

                    而笨新南港奉天宮時期:農曆正月 13 日,由新港奉天宮出發,途經海豐庄、後底湖、大潭、
               埤仔頭、田心仔、柴林腳,當夜駐駕柴林腳。農曆正月 14 日,由柴林腳出發,經崙仔庄、古民、
               中庄、後庄、頂灣仔內、下灣仔內、笨板頭厝、舊南港,當夜駐駕舊南港。農曆正月 15 日,由

               舊南港出發,經下菜園、頂菜園、埤頭庄,進入新港,遊行街市後入廟。
                    媽祖出巡十八庄的傳統,據說在同治 5 年(1862)戴萬生事件後停辦,但也有學者查閱奉

               天宮民國 65 年 1 月 10 日的新奉董振字第 6 號公文中為了懇請各廠商組隊參加十八庄大繞境
               時,提到「十八庄繞境是前清同治元年以後就停止舉行」。因此,到底何時停辦?相關史料還無
               法明確解答,故仍有待釐清。

                    至此之後,此項繞境活動幾乎停頓了 100 多年,直到臺灣戰後的民國 64 年(1975)十八庄
               繞境才得以恢復。根據林德政教授的研究,認為是民國 64 年(1975)才舉行戰後第一次笨港媽

               出巡十八庄活動。且根據何傳三先生刊載於〈平安報〉第一期和〈平安報》第五期的文章說法也
               大致一樣,是在信徒積極要求下,才籌劃恢復舉行戰後第一次新港媽祖出巡十八庄活動。而且
               民國 64 年 10 月 14 日〈第一屆第四次信徒代表大會議事錄〉中也清楚的記載當時相關提案。
                                                                                                        140
                    從民國 65 年之後,每次董監事改選後,隔年皆舉辦十八庄遶境活動,到民國 77 年該次媽
               祖出巡路線增加進入雲林縣元長鄉,且在民國 80 年出巡範圍擴及至雲林縣北港鎮內的「府番
                               141
               仔」及「新厝」。   至此遶境十八庄的活動分佈廣闊,區域橫跨嘉義縣新港鄉、溪口鄉、雲林縣
               元長鄉、北港鎮,沿途經過大小廟宇達百餘座。到了民國 102 年,除了北港市區的朝天宮、武
               德宮之外,還增加了嘉義市區和嘉義縣竹崎鄉和番路鄉。

               一、十八庄遶境的由來



                    傳統民間信仰中的遶境,顯然是該廟宇在祭祀圈範圍內,廟宇主神保佑合境平安的一種儀

               式。以新港奉天宮為例,其祭祀圈範圍明載於該組織章程中,即以清領時期的行政區域打貓西
               堡為其組織區域。原因是清嘉慶年間,原笨港天妃廟,因被洪水沖毀,而遷建現址時,該區域居

               民公建,因此新港奉天宮開台媽祖履行該區居民「合境平安」的遶境責任,及今所謂「十八庄遶
               境」的由來。








               140   林鼎盛著,〈新港奉天宮「十八庄」元宵街面繞境報告〉,《媽祖與民間信仰:研究通訊》(3),頁 88。
               141   編緝室,〈農曆正月十四日國曆三月十四日十八庄迎媽祖〉,《平安報》第 5 期,民國 92 年 1 月,第 1
                  版。



             480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