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衛福季刊_No.23
P. 33
新知
要性。例如在高血壓特別門診,有些民眾不知如
何向醫師提問,「就醫提問單」列有不同問題,
輔導員(診間的醫師、護理人員或衛教人員)可
以運用就醫詢問單引導患者思考,患者可根據自
身疑惑勾註問題,就診時便能根據就醫提問單
資訊向醫師提問,民眾知識能力也能有所提升。
多方努力
一起達到醫病共享決策願景
透過醫病共享決策模式,能夠幫助病患選擇最
適合的治療策略。 落實醫病共享決策理念,需要仰賴政府、醫療人
員與患者共同努力,譚家偉期待政策落實過程,
為了瞭解病患所思所想,健康署於2018年開始鼓
可以讓醫療院所、醫師有更多彈性與自主空間,
勵醫療團隊在進行議題宣導之前,必須先訪問民
執行醫病共享模式之時,也才能更為細膩。廖熏
眾、病患及家屬,以了解他們最想知道哪些訊息,
香則期待醫病共享決策概念可以融入醫學教育
再根據這些資訊發展醫病共享決策工具。
體系,如果每位醫護人員都有這樣的概念,對提
升醫病溝通品質會有很大的幫助。王英偉也提醒
不可否認,相較於傳統問診、醫病溝通方式,進
民眾,多注意自身健康,並多了解健康促進各項
行醫病共享決策時,醫療人員往往需要花費更
訊息,像健康署網站上許多重要資源,便是民眾
多時間溝通、回覆病患問題。王英偉對此表示,
提升健康知識最佳利器。
若想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從兩方面著手:第
一,當病患看過醫療選項相關資訊後,可由輔
導員進行引導,輔導員可以是諮詢志工或護理
了解更多
師,在輔導員的引導下,民眾較知道看診時如何
對醫師提問,與醫護互動時,也較節省時間。第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醫病共享決策
二,也可以將治療選項建議化為文字、圖表,讓
民眾先帶回家研究,並與家人溝通,下一次回診
時,再進行討論,因此病患可能無法一次看診就 特別誌謝
下決定,當工具簡化,且病患先經過仔細思考、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乳房、內分泌外科主治醫師
評估,時間運用就會更有效率。 暨教學部副主任 譚家偉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
此外,王英偉也提到推行醫病共享決策時,「就 副執行長 廖熏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王英偉
醫提問單」(Q uestion Prompt List,QPL)的 重
www.mohw.gov.tw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