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207
第四章 ◆ 左右護龍奉祀神祇
第二篇․諸神信仰篇
至於另外兩尊城隍爺神像,皆為硬身木雕坐姿神像,不過兩尊造型略有不同,其中一尊雙
手交握持奏版,姿態略呈朝拱式,神像本體高 43、寬 20、深 25 公分,目前神像戴銀製宰相帽,
帽上有紅色彩球,身上批著藍黃色蟒袍神衣,坐椅下為方形彩繪底座。另一尊新刻城隍爺神像,
神像本體高 38、寬 20、深 24 公分頭戴樸頭帽,鬍鬚多而長,身著金漆蟒袍朝服,雙手交握藏
於衣袖內、環抱於右腹部處,只露出大姆指,即亦呈抱壽式,神像坐於圈椅之上,座椅下為方
形腳踏座、弧角方形底座。
69
二、包公(閻羅天子)
(一)神祇信仰源流
包公,即北宋名宦包拯,這是古代最著名的閻王,亦有
森羅殿主、閻羅天子、包府千歲、文曲星君等稱謂。包拯,
官至樞密副使、朝散大夫、給事中、上輕車都尉,封東海郡
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四百戶,賜紫色金魚袋,
並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因包拯曾任官龍圖閣直學士、
開封知府,以剛正敢言、不畏權貴、執法嚴峻、屢平冤案,
著稱於世,後人更譽稱為「包青天」。《宋史》〈包拯傳〉即載:
圖 2-4-4 新港奉天宮笨港城隍
「包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歛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 爺殿所奉祀的包公
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奕知其名,乎曰:包待制。京師為之 神像
70
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可見在北宋時就以為官正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嘉義縣新港奉天
宮提供
直剛毅,被貪瀆之流視為閻羅。至於民間也普遍流傳著包拯
的斷案故事,長篇公案小說《包公案》是此類故事大成;又俠義小說《七俠五義》,在包公審理
「貍貓換太子」一案時,就有巧設森羅殿,裝扮成閻羅,審出郭槐口供的情節。又民間相傳包
拯有「遊仙枕」,可去陰曹地府,傳統戲曲《鍘判官》,就有包拯下陰曹,探陰山,鍘了徇私枉
法的判官,故在民間也稱包拯能「日斷人間,夜斷陰間」。可見,包拯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死
後百姓以為其乃文曲星轉世,將其奉為神明崇拜,之後亦成為地獄第五殿閻羅。
(二)廟內祀神之由來及其聖像金身
新港奉天宮笨港城隍爺殿奉祀「包公」神像,首見於民國 82 年(1993)《新港奉天宮志》
所載,可見包公神像在成書之前就已供奉於新港奉天宮。目前新港奉天宮共有兩尊包公神像,
兩尊神像皆為硬身木雕坐姿神像,面部稍有不同,不過大抵神像本體皆為文人扮相,面部亦皆
69 九十五年財團法人嘉義縣新港奉天宮神像登錄表(新港奉天宮委託李建緯老師執行,未發表)。
70 元・脫脫,《宋史》卷 316-331,列傳第 75(第 30 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頁 10318。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