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5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425
第六章 ◆ 十二婆姐陣
第四篇․子弟團篇
第六章 十二婆姐陣
新港奉天宮的十二婆姐陣成立於民國 34 年,主要是因為當時新營十二婆姐陣到新港迎媽祖
神像,引起了新港民眾的興趣,因而自行籌組陣頭,隔年又出陣一次,但是後來因為經費不足
而解散。民國 98 年,21 位新港藝術高中的學生通過了「媽祖舞蹈工作坊」,參與了第一屆國際
媽祖文化節的陣頭演出,新港十二婆姐陣於是以青春洋溢的嶄新面貌重現新港奉天宮前,寫下
了新港十二婆姐陣傳承的重要一頁。
191
第一節 十二婆姐陣的起源
十二婆姐陣是源自於婆姐傳說的宗教性藝陣,婆姐是民眾祈求婦女生產順遂以及嬰幼兒平
安長大的信仰寄託,因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陣頭,在迎神賽會的場合之中常吸引眾人的目光。
根據張耘書〈臺灣十二婆姐陣之研究〉,十二婆姐陣戴著面具跳舞的形式可以追溯到中國西周(公
192
元前 11 世紀)時期的儺舞,是一種在驅鬼逐疫的祭禮中所跳的舞蹈。 臺灣的十二婆姐陣最早
是由來自大陸福州的移民所組成, 193 十二婆姐陣將護嬰信仰與儺舞結合起來,變成一種極具民
族特色的逗趣舞蹈,同時具有為民眾收驚保平安的宗教功能,是非常值得保存與傳承的傳統民
俗文化。
一、婆姐傳說
婆姐是臨水夫人陳靖姑手下的宮女,總共有 36 人。陳靖姑是福建人,關於陳靖姑的傳說最
早出現在明陳鳴鶴的《晉安逸志》中,在清代的福州方言小說《閩都別記》裡也有記載,雖然兩
者所敘述的事蹟略有不同,但是陳靖姑驅邪除妖與救產護兒的形象深植人心。相傳修道得法的
她在 24 歲時死於難產,因而發願成神之後要專救難產婦女,陳靖姑受封為臨水夫人之後,她的
36 位手下也被封為 36 婆官,這就是婆姐傳說的由來。 194
二、儺舞
儺的字義是「迎神賽會以樂舞驅逐疫鬼」,儺舞源自於遠古時代的巫術祭典,是一種戴著面
191 戴秋寶,〈天啊,四場青春熱血展演 加油﹗藝高﹗〉,《新港文教基金會會刊》205 期 2010 年 1 月
號。
192 張耘書,〈臺灣十二婆姐陣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頁 18。
193 張耘書,〈臺灣十二婆姐陣之研究〉,頁 21。
194 張耘書,〈臺灣十二婆姐陣之研究〉,頁 12-13。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