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8年報
P. 112

新北文化風貌  傳統藝術




       打造城市新藝力





        升格八年紀實



            李煥章「剪紙」              吳宗霖「銅鑼工藝」           洪耀輝「木雕」              劉英宏「石雕」
            李煥章先生少年時便在山東為        其銅鑼作品外型質樸美觀,音       洪耀輝先生跟隨福建泉州惠         劉英宏先生投入三峽祖師廟重
            街坊鄰居繪製圖稿,開始接觸        響深沉廣闊。 吳宗霖就地取       安之木雕師傅蘇海萍習藝,         建石雕雕作行列,精雕細鑿
            剪紙藝術。 來臺後,為豐富        材進行創作,如漂流木、斷裂       亦曾接受國家藝師黃龜理先         練就一身好手藝,讓其石雕技
            創作主題,至國立故宮博物院        的樹根、樹幹、樹藤,路邊丟       生指導。92 年起受聘於國立       藝穿越時空歲月,見證三峽祖
            及國家圖書館廣泛蒐集國內外        棄的破銅爛鐵等都是輔助素        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         師廟獨領風騷的百年風華,更
            之古籍畫作,以為其臨摹學習        材。 透過信手拈來的靈感而       學系,講授「集瑞雕刻及修         為臺灣廟宇之石雕藝術樹立典
            之參考並增加其創作靈感,進        化腐朽為神奇,成就賞心悅        復」、「神龕細木雕刻」、「走       範,廟宇石雕作品以新北市三
            而摻以中國傳統剪紙技法展現        目、雅俗共賞的銅製作品。        獸雕刻及修復」等傳統木雕課        峽區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之
            西方藝術之美。              代表作品有「銅鑼系列」。        程迄今,廟宇木雕作品以新         鐘鼓樓為主要代表作。
                                                     北市三峽區之長福巖(清水祖
                                                     師廟)為主要代表作。














            張遠榮「醒獅陣」                                  淡水南北軒「北管音樂」
            76 年創立鴻勝醒獅團,79 年榮獲教育部頒發雜技類民族藝術            創立於 1917 年,以「南、北管皆學」之意來命名。 在北管
            薪傳獎。張遠榮先生為突破傳統舞獅之窠臼,首創以「醒獅                樂派的學習上,並無「福路」或「西皮」派的分別,也不強調
            鑼鼓」節目精心改編與創新擊法,大鼓環狀排列,與鑼、鈸交               新、舊路之分。南北軒為淡水當地重要的北管軒社,可說是
            錯齊鳴,成為氣勢磅薄的擊樂演奏。                          目前淡水最具活動力的北管子弟團。













            張徐沛「糊紙」                                   楊重家「泥作工藝」
            張徐沛先生出身世代相傳的糊紙家族「茂興齋」,其「人物造               楊重家先生年少跟隨姨丈邱重義先生學習寺廟泥塑剪黏,足
            形」或「花蟲鳥獸」均能精準拿捏尺寸比例,作品維妙維肖、               跡踏遍臺灣本島以及澎湖、金門、馬祖各地,代表作品為三
            栩栩如生。 糊紙工藝造詣深厚,糊紙所需的「紮竹」、「剪               重碧華寺 1 樓註生娘娘殿背牆之三鳳,以及 2 樓文殊菩薩殿
            紙」、「彩繪」、「泥塑」等亦無所不精。                       及普賢菩薩殿之雙龍朝拜毫光。

       110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