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139

第一章 ◆新港奉天宮祀神發展歷程
                                                                                          第二篇․諸神信仰篇



































                        圖 2-1-6  民國 46 年(1957)新港奉天宮《備品清冊》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嘉義縣新港奉天宮提供




               三、民國 50 年(1961)的《備品明細簿》


                    依據民國 50 年(1961)《備品明細簿》的「神像明細書」,可以發現相較民國 46 年(1957)
               的資料,除了祀神或其分身的數量有增加之外,新港奉天宮神明種類也增加了不少,例如:關

               聖帝君(1 尊)、地藏王(1 尊)、千里眼順風耳(神像 2 尊、小型神像 4 尊、竹身 6 尊)、千里
               眼順風耳大小頭(6 尊)等。由於民國 48 年(1959)的「八七水災」曾在新港地區及新港奉天
               宮造成嚴重水患災害,不過就此一文獻資料所示,似乎對於神像方面的影響不大。

                    然而在這份資料之中,我們可以注意的是,「關聖帝君」首次被獨立記載在交接清單之內,
               推測應是從文昌祠內被迎請出來,也或可能有重新雕刻神尊,之後被獨立迎奉在專屬的神龕與

               祭祀空間之內,此即新港奉天宮「關聖帝君殿」(今後殿右耳房)的由來。此外,新港奉天宮也
               首次出現「順風耳」的紀錄,雖然這是十分普遍的媽祖配祀,但在新港奉天宮過往的文獻中,
               卻都被記錄為「千里眼兩尊」,因此這是新港奉天宮史料文獻以來的首次出現;又所謂「千里眼
               順風耳竹身」,對應著前面的「千里眼順風耳頭」,此應大仙尪仔的「神將身」。








                                                                                                        137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