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135
第一章 ◆新港奉天宮祀神發展歷程
第二篇․諸神信仰篇
部分,如:戰後資料有「開漳聖王」而無「光仙」(此推測光仙應即為開漳聖王之俗稱)、有「三
寶佛」而無「釋迦摩尼佛」、「彌勒」(此推測應為戰後資料較為完整清楚的關係)、又有兩尊「韋
陀」而無「加葉仙」(此推測加葉仙應為伽藍護法之誤);又可能為更換神明或記載錯誤之處,
此指戰後資料的媽祖配祀為「宮娥」而非「太監」。
不過最重要的是,《臺南州祠廟名鑑》未記載的部分,主要是在東室的神尊,包含:「大成
至聖牌」、「五文昌夫子」和其配祀神、「城隍爺」和其配祀神等,以及在西室的「祿位牌」等。
有關「大成至聖牌」、「五文昌」和其配祀神等,已如前述是在明治 38 年(1906)大地震後由登
雲書院所迎入,只不過此時「五文昌夫子」數量高達八尊,僅能推測可能包含有梓潼帝君、關
9
聖帝君、孚佑帝君、魁斗星君、倉頡聖人、冉陽夫子等。 至於「城隍爺」和其配祀神,一般
認為早在雍正年間笨港縣丞署設置時,就已從「諸羅縣城隍廟」分靈神尊,迎至笨港天后宮奉
祀,之後在笨港溪大水氾濫後,也隨笨港天后宮諸神遷入新港,然而此一過程卻無相關史料文
獻可供查證,且日治時期相良吉哉《臺南州祠廟名鑑》也未記載新港奉天宮有城隍爺祀神,但
也同樣無人可以說明此一增祀之變化。另外在西室有四座「祿位牌」,若依照目前廟內七座長
10
生祿位排列推測, 應該是王得祿、林諒德、石學文和劉塗視等人之長生祿位,由於長生祿位
是廟方為在世者祈福添壽的一種方法,其中王得祿為清嘉慶道光年間嘉義地方重要人物,石學
文則為清末日初臺南府城三郊董事,又在石學文之祿位牌上書「前清直隸州州同欽加四品銜賞
戴藍翎石學文長生祿位」,此應屬日治初期的書寫方式,推測這些「祿位牌」應為清代以後陸續
設置,可能是廟方為不同時期對新港奉天宮有相當貢獻者的一種感念。
圖 2-1-4 戰後初期新港
奉天宮正殿老
照片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嘉義縣新
港奉天宮提供
9 2018 年 3 月 30 日「新港奉天宮編篡計畫耆老座談會」採訪自鄭炳章(1940 年生,本廟四街祖媽會、 東
順安轎班成員,新港鄉公所退休技士)。據鄭炳章說法,原來文昌祠內有五尊尺寸較小的「五文昌夫子」
外,另外有兩尊尺寸較大的神像,但他不確定有哪些神明,只知道有一尊較大的神像是關聖帝君。
10 七座長生祿位,由左至右分別為「檀越林江王君甫溪和坤春草長生之祿位」、「檀越劉林沈君甫塗視榮 炎
統生長生之祿位」、「檀越林君甫諒德長生之祿位」、「大功德主王諱得祿長生之祿位」、「前清直隸州州同
欽加四品銜賞戴藍翎石學文長生祿位」、「檀越洪君甫明長生之祿位」、「檀越林君甫海長生之祿位」等。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