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5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215
第五章 ◆ 凌霄寶殿奉祀神祇
第二篇․諸神信仰篇
三尊神像的手部動作、持物與蓮花座形式則略有不同。在中間的「釋迦牟尼佛」,神像本體高
36、寬 20.5、深 14.5 公分,雙手手心向上、護持寶珠,放置於下腹部處,其蓮花座為圓形;在
左側的「阿彌陀佛」,神像本體高 37.5、寬 17.5、深 14.5 公分,右手置胸持缽,左手打「期克
印」,象徵接引亡魂得度,其蓮花座為方形;在右側的「藥師佛」,神像本體高 36.5、寬 16.5、
深 14 公分,左手所持塔形寶物已損壞、呈虛放於下腹部處,右手打「智吉祥印」,象徵說法後
得智慧與吉祥,其蓮花座為方形。
二、三大士
(一)神祇信仰源流
三大士即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和普賢菩薩,是中國佛教十分流行的供奉對象。此一組合源
自於《華嚴經》所記載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因為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文殊、觀音和普賢
次第出現,其中文殊和普賢分別居於五十三參首尾,而觀音為善財第二十七參參訪的菩薩,恰
好居五十三參之中間;同時,這三尊菩薩也分別代表了大乘佛教修學必須具備的三個重要條件,
即智慧、慈悲和行願,其中智慧是修學的基礎,慈悲是修學的根本,行願是修學的保證,三大
士共同體現了大乘佛教修學體系的圓滿,又以觀音居於中央的供奉形式凸顯了觀音在修學道路
75
上的重要作用。
(二)廟內祀神之由來及其聖像金身
圖 2-5-3 新港奉天宮大雄寶殿內所奉祀三大士神像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嘉義縣新港奉天宮提供
75 檢自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網 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Jun.18,2018)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