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9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219
第五章 ◆ 凌霄寶殿奉祀神祇
第二篇․諸神信仰篇
座雕為奇岩異石,頗有自然風味。其中在左邊的神農大帝,神像本體高 48.5、寬 25.5、深 22 公
分,其額頭平坦,眉心呈山形;在右邊的神農大帝,神像本體高 49、寬 25、深 22 公分,其額
頭凸起,眉心呈圓球狀,腰裙帶破損,右山背加黏木頭雕刻。
圖2-5-6 新港奉天宮大雄寶殿內所奉
祀兩尊神農大帝神像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嘉義縣新港奉天宮提供
五、孫臏
(一)神祇信仰源流
孫臏,戰國中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著有《孫臏
兵法》。孫臏原名不詳,因受過臏刑故稱孫臏。孫臏出生於
阿、鄄之間(今山東省陽穀縣阿城鎮、菏澤市鄄城縣北一
帶),為名將孫武之後裔。孫臏在幼時曾拜師王禪老祖(鬼
谷子仙師),與龐涓為同窗。龐涓為魏將,妒忌孫臏之才,
設計陷害孫臏,使其遭受臏刑,以致身體殘缺。之後,孫
臏在齊國使者幫助下,投奔齊威王,並被任命為軍師,輔
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
的勝利,也奠定齊國的霸業。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六
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之內,被稱為「武
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
圖 2-5-7 新港奉天宮大雄寶殿內所奉
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明末清初有以孫臏、龐涓生平
祀孫臏神像
為原型的歷史小說《孫龐鬥志演義》,使孫龐鬥智的故事廣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嘉義縣新港奉天宮提供
為流傳。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