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0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350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56
               有鑑於舞鳳軒為新港北管團體的翹楚,卻面臨失傳的危機,遂發起振興舞鳳軒的運動。 根據呂
               錘寬的敘述,在 1990 年代還能夠演北管戲的子弟軒社有:

                      臺北縣林口鄉樂林園、瑞芳鎮得意堂、板橋市福安社與潮和社、新竹市新樂軒與振樂軒、
                      臺中縣大里市萬安軒與勝樂軒、嘉義縣新港鄉舞鳳軒。
                                                                           57

                    其中,新港舞鳳軒是雲嘉南地區唯一還有演出實力的北管團體,不負昔日「北管巢」的美
               名。民國 83 年農曆 6 月 24 日西秦王爺誕辰當天,在新港文教基金會的大力提倡與協助之下,
               第六代弟子 43 人正式拜師,由黃瀾洲教導總綱、戲曲與樂器,並且聘請臺中新美園北管劇團的

               資深演員蘇登旺(1917-2000)指導身段動作,舞鳳軒的傳承與演出就由文建會與新港奉天宮共
               同贊助。民國 84 年(1995)6 月 17 日,睽違 35 年沒有戲劇演出的舞鳳軒,由第六代弟子與資

               深團員一同在新港奉天宮前開臺演戲,民國 85 年(1996)第二次在新港奉天宮前開臺演戲。                                            58
               當時舞鳳軒的氣勢如虹,第四代和第五代的資深團員帶領著第六代弟子共同在舞臺上演出,新
               港奉天宮前又重現臺上北管子弟粉墨登場、臺下熱鬧滾滾的畫面。民國 88 年(1999)舞鳳軒第

               三次開臺演戲,在新港公園的民俗表演臺舉行,當時已近百歲高齡的第三代弟子黃海岱還回到
               新港為舞鳳軒打氣加油。這三次公演的劇目包括〈大醉八仙〉、〈蟠桃會〉〈天水關〉、〈滿朝笏〉、
               〈大拜壽〉、〈打金枝〉、〈渭水河〉,舞鳳軒弟子還自己製作演戲用的兵器和各種道具,目前存放

               在陳朝江的倉庫裡。
                                   59



























                   圖 4-1-34  舞鳳軒第五、六代弟子自製的兵器。
                      資料來源:謝士雲攝,2018 年 3 月 22 日

               56   嚴立模,〈臺灣嘉義新港舞鳳軒北管官話的音韻〉,頁 14。
               57   呂錘寬,《北管音樂》,頁 51。
               58   許有仁編,《嘉義縣傳統戲曲與傳統音樂專輯》,頁 293。
               59   陳朝江訪談,2018/3/22。(訪問地點:陳朝江家,訪問者:謝士雲)



             348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