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5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345

第一章 ◆ 舞鳳軒
                                                                                           第四篇․子弟團篇









































               圖 4-1-27  舞鳳軒團員於民國 48 年元月合影留念
                 說      明:立者右起王二六、黃瀾洲、徐東海、林錦雲、李瑞玉、林堂章、林明傳、林錦輝,坐者右起徐天賜、林
                          重、鄭塗、林海、何進樹、豬哥叔、林本元、鄭??。
                                                                   47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嘉義縣新港奉天宮提供


                    民國 43 年(1954)時,由於第二代子弟添喜仙已經過世,第三代子弟進樹仙又正好受聘至
                                                                                                  48
               臺南縣上茄苳教館,就由擔任總綱的黃瀾洲開館教授,一共傳授了約五、六十位子弟。 從第二
               次大戰以後到民國 50 年(1961)之間,是舞鳳軒另外一個輝煌的時期,根據陳朝江兒時的回憶,
               舞鳳軒在出陣時,浩浩蕩蕩的隊伍至少有五、六十人,許多年輕的團員只能幫忙拿軒旗和遮陽
               的布幕,根本沒有機會演奏樂器。民國 40 年代,新港各界人士集資捐贈給舞鳳軒許多精美的繡

               旗以及火塔等行頭,其中包括了現在保存於新港藝術高中的舞鳳軒花籃鼓架。在當時,舞鳳軒
               聘請了多位鹿港的師傅來新港雕刻這個鼓架,師傅一天的工資約一斗米價,這個精美華麗的鼓
                                                                            49
               架總共花費了一萬多元才雕刻完成,其價值等於兩甲多的田地, 象徵舞鳳軒當時如日中天的盛
               況。第五代弟子林堂章表示,這個花籃鼓架剛訂製好,舞鳳軒就到高雄苓雅區城隍爺廟出陣演

               47   此照片攝於民國 48 年,上面寫著「新港舞鳳軒組織四十週年藝員一同合影留念」,印證了 1975 年出版
                 的《嘉義縣志卷六學藝志》之中舞鳳軒成立於民國 9 年的記載,照片裡的成員包括第三、第四以及第五
                 代弟子。
               48   嚴立模,〈臺灣嘉義新港舞鳳軒北管官話的音韻〉,頁 13。
               49   顏新珠,《打開新港的相簿》,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頁 175。



                                                                                                        343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