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9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409
第五章 ◆ 威揚團
第四篇․子弟團篇
第五章 威揚團
在新港奉天宮的遶境隊伍之中,威揚團是為媽祖出巡時開路的隊伍,由兩面馬頭鑼和哨角
隊所組成,主要的功能是驅邪、去陰和淨化。在威揚團後面跟著的是尚恆社,也就是千里眼爺
社,由社員扛著千里眼和順風耳將軍的神偶,威風凜凜地走在媽祖聖駕之前,以表現媽祖出巡
時的威儀。威揚團和尚恆社是屬於同一個隊伍,都是為媽祖聖駕開路的前導隊伍,在新港奉天
宮諸聖神轎班會管理細則第四條之中,威揚團和尚恆社是一體的,只是為了便於區別哨角團與
千里眼爺社才有了不同的社團名稱。
第一節 哨角的起源
哨角就是古代軍隊使用的號角,最早是由獸角所作,所以稱為角,主要的功能是提振士氣
或鳴金收兵。哨角運用在古代帝王出巡時的前導隊伍,相傳是由黃帝軒轅氏所設,因此有些哨
角團是奉祀軒轅聖帝為樂神,如北港哨角威震團。 165 古代帝王出巡時的儀隊前都有哨兵敲馬頭
鑼和吹哨角,以顯示帝王的威儀,沿途的百姓聽聞聲響就會迴避讓路、肅靜恭迎帝王的鑾駕經
過,后妃出門時也一樣有儀隊和哨兵作為前導。而公卿王侯與官吏出門時雖然沒有儀隊,但還
是會依照官階敲馬頭鑼和吹哨角。後來,受封的天妃、天歲和天后出巡時也沿用這樣的規格,
媽祖在宋代時受封為靈惠(慧)夫人,成為官方認可的神祉,又陸續在元代、清代受封為天妃、
天后和天上聖母,信徒就在媽祖出巡時比照帝王后妃出巡的鑾駕儀隊規格。
166
臺灣的哨角原本都是銅製,採購自大陸,如果有損壞就需要維修,因此臺灣一直沒有製作
哨角的技術。後來由於清代所購置的銅號角經過數次維修已不堪使用,又面臨民國 38 年兩岸的
交通中斷,北港朝天宮震威團的團員魏幼謙花費十年的時間成功研發出製作哨角的方法,目前
臺灣製作號角的師傅大約有五位,所製作的哨角分成銅製和白鐵製,品質比大陸製的更優良、
167
聲音也更為渾厚響亮。 哨角只有在吹奏時會完全展開,威揚團的哨角全長是 132 公分,平時
則會收起來以便於攜帶,長度為 95 公分。
165 黃依萍,〈北港朝天宮神明會的組織與運作:「哨角團」和「莊儀團」之比較〉,(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頁 92。
166 顏昭武等編撰,《從笨港到北港》,雲林縣:雲林縣政府,2002。
167 檢自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18451(Sep.9,2018)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