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1 - 心輔手冊-大專版
P. 351
大專校院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附錄 10-10 行政版問卷向度
評鑑指標一:一般性輔導與行政運作 自我評鑑參考向度
附
1-1 聘任專任之專業輔導人員(心理師及社工師)人數
1. 專兼任輔導人員之聘任情形
1-2 聘任兼任之專業輔導人員(心理師及社工師)人數
2-1 學生輔導工作計畫之訂定與實施方式 錄
2. 輔導工作計畫訂定與所需經費 2-2 校內預算編列輔導工作所需經費及來源
2-3 組成並召開全校性學生輔導工作委員會
3-1 設置團體輔導(諮商室)室
3. 設置執行學生輔導工作場地及設備(例如:個別 3-2 設置受輔學生之等候空間
諮商室、團體輔導室等) 3-3 設置實施(存放)心理測驗之空間
3-4 設置專門存放學生資料(檔案)之空間
4-1 彙整學務、教務相關學生輔導資料
4. 輔導相關資料、測驗工具及執行業務記錄 4-2 建立及執行各項輔導活動實施辦法、評鑑問卷等
4-3 由專責人員管理學生輔導相關資料並保存及定期銷毀
5-1定期召開內部工作會議
5-2 辦理學生輔導工作自我評鑑之方式
5. 關於輔導組織運作、增能與自我評鑑 5-3 辦理校長、教師、專業輔導人員輔導知能研習
5-4 依據學生輔導工作需求辦理個案研討會議或增能研習活動
5-5 依據學生輔導工作需求提供個別督導或團體督導
評鑑指標二:發展性輔導工作 自我評鑑參考向度
1. 定期召開學生輔導工作委員會或諮商輔導委員會,統整各單位訂定
學生輔導工作計畫,並管考實施成果。
2. 規劃與實施學生心理測驗(如:智力、性向、興趣等測驗)、調查
問卷。
3. 結合教務(如:通識課程或其他系所課程等各項學生學習活動)所
依據《學生輔導法》,發展性輔導工作係指針對下列 推動之輔導工作。
情形之輔導工作: 4. 結合校內其他學生活動所推動之輔導工作。
◎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及適性發展 5. 結合導師角色功能所推動之輔導工作。
◎針對全校學生,訂定學校輔導工作計畫 6. 辦理各類生涯探索與輔導工作。
◎實施生活輔導、學習輔導及生涯輔導相關措施
7. 辦理各類提升學生學習效能或增進學校適應之學習輔導活動。
8. 建立並強化輔導工作相關處室及人員間之橫向聯繫。
9. 提供教師及家長關於學生發展性輔導之諮詢服務。
10. 與校內外輔導資源網絡建立合作關係。
11. 通知家長關於學生輔導資源或輔導活動相關訊息。
評鑑指標三:介入性輔導工作 自我評鑑參考向度
1. 建立與執行個案篩選與評估機制。
2. 提供諮詢、個別諮商之介入性輔導。
3. 提供介入性小團體輔導。
依據《學生輔導法》,介入性輔導工作係指針對下列 4. 根據受輔學生輔導需求之介入性班級輔導。
情形之輔導工作: 5. 建立及實施學生輔導紀錄檢核、歸檔與銷毀機制。
◎經前述發展性輔導仍無法有效滿足其需求 6. 建立及實施介入性輔導歷程之成效評估機制。
◎適應欠佳、重複發生問題行為 7. 建立及實施其他專業輔導資源介入輔導之需求評估與轉介輔導機
◎遭受重大創傷經驗等 制。
8. 建立及實施受輔學生重要他人(導師與校內師長、家長)之溝通、
諮詢與合作機制。
9. 依受輔學生輔導需求辦理個案會議。
評鑑指標四:處遇性輔導工作 自我評鑑參考向度
1. 建立及實施本校與校外輔導資源網絡合作機制。
2. 建立及實施處遇性或危機個案學生評估機制。
3. 依處遇性或危機個案學生需求辦理跨專業間的個案會議。
依據《學生輔導法》,處遇性輔導工作係指針對下列 4. 建立及實施處遇性或危機個案之追蹤輔導機制。
情形之輔導工作: 5. 依據處遇性或危機個案輔導需求與家長合作(如:溝通聯繫、提供
◎介入性輔導仍無效 諮詢)。
◎嚴重適應困難、行為偏差 6. 依據法律規定執行各種須通報之校園危機或學生事件(如:特殊個
◎重大違規行為 案、精神疾病、自我傷害、家庭暴力或性別平等事件)通報工作。
7. 建立與實施校園危機事件處理機制。
8. 校園危機事件(如:死亡、車禍、自殺、天災等)之班級輔導。
9. 建立及實施處遇性或危機個案管理機制。
10. 建立及實施高關懷學生轉銜輔導機制。
(參考來源:教育部各級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編製與修訂計畫 -- 學生輔導法在學校輔導工作實施現況調查)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