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桃園社居最有力_E-Book
P. 128

5.1 因應高齡化的趨勢發展社區特色產業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商業設計管理系  陳春富教授兼主任

                    現今台灣農業人口面臨老化問題,由於基礎設施與照顧設施不足、青壯人口往往
               不願意承接農事,外移至城市都會區,致使農村失能率高,面對高齡化衝擊,在地老

               化服務訴求「社區優先」及「普及服務」的精神,希望每位有照顧需求的民眾,能優
      CHAPTER
               先尋求社區照顧資源協助。相較機構式照顧模式,強調家庭、社區作為主要生活場所,
    05         與社會連結,使高齡者得以自立。更應思考如何運用在地的資源照顧老人的精神,除

               期許老人在自己所熟悉的環境中得到完整的照顧,也使其可獨立生活得更有尊嚴。近

               年來,隨著休閒農業與農舍度假 ( 民宿 ) 興起,帶動了在地文化與文創產業的發展,亦
       社區產業與行銷
               鼓舞了少部分的青壯年順應趨勢的回流,使的逐漸凋零的部分農業社區興起了發展社

               區產業的契機。














                    所謂「社區產業」指的不是財團、資本家在社區投資,大量生產的工廠,或是位

               於農村、山林地區的大飯店、度假村等大資本觀光休閒業者;而是指在同一社區或共
               同生活圈中的小規模生產者,因有相同的生產條件、生活形態、自然、人文環境等,

               經由居民的參與去塑造在地特色,所形成的社區型、地方型產業,它必需具備濃厚的
               在地文化特質,也有人稱之為地方「文化產業」。更是社區居民運用在地資源,透過

               居民參與、在地認同及集體經營的模式,共同創造新的社區共存共榮的模式。
                    而現階段大家熱衷所談及的「地方創生」,是行政院將民國 108 年定為臺灣地方

               創生元年,即是強調盤點、再創新地方資源,進而活絡在地產業,而當產業再度釋出
               就業機會與發展潛能,人口即會回流,達到生產與生活的共榮,目標在於「創造工作

               機會、減緩人口減少問題、提昇生養後代的條件、為地方創造生機」。主要是鼓勵與
               支持關心地方發展的人士以及其自發的行動,包括:「動員產官學社各界、共同參與

               以建立社區共識、發想創新與創意的行動,並匯聚政府與民間社區力量的資源」。發
               展社區產業最核心的關懷是地方文化的認同與光榮感,與地方創生最主要的共同點在

               於強調在地性、自發與集體行動。最主要的期盼,當然是希望鄉村就業問題改善,青
               年經濟條件好轉之後,自然生育率上升,少子化問題自然會隨著時間改善。

                    另外,很多「社區產業」的問題在於資源的分配,如果處理不當,往往會使「社
               區產業」走向失敗。如何透過整合資源在競爭的市場經濟上找到一條生路,這些可能

               包括社區合作社、策略聯盟、社區創投等,不單是指純粹的資金支持,而是讓社區找
    125
               到一條比較沒有爭議和共識的路,將是未來「社區產業」發展重要的課題。

                    從商業考量,「社區產業」行銷,是給體驗參訪的顧客有獨特的回憶與感受,從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