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桃園社居最有力_E-Book
P. 131
5.2 社區產業發展的現況
桃園市社區培力育成中心 曾富珠社工
臺灣四十多年來的社區發展政策推動,已累積不少豐碩成果,「社區發展」已成為
國家文化政策重要的一環,也是世界先進國家的趨勢,「軟實力」儼然已成為帶領國家經
濟前進的動能。
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提倡及媒體的推波助瀾下,觀光發展的需求面及供給面均大
幅上揚,大眾旅遊已漸漸衝擊到旅遊地的環境品質、資源維護、社會風氣、居民福祉等。
而歐美及日本等先進國家,一方面反省大眾旅遊之弊害,另一方面也思索另類觀光的方式
( 替代型觀光 ),期望社區能朝向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經濟活化等面向發展,只要社區 5.2
社區產業發展的現況
努力將「在地」資源,發揮出來,自然會吸引外地遊客前往,增進觀光發展的動能,並減
緩負面的衝擊。
壹、前言
發展社區產業一方面可以解決社區居民的經濟困境,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居民的經濟
生活。更重要地,透過社區產業發展可以傳承與發揚特定的地區與族群文化。
貳、社區產業的意義
何謂社區產業?許世雨(2008)引用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對社區產業的定義:「
社區產業是社區團體根據地方上原有文化傳統或風貌特色,在地公共集體創造具有社區特
色及精神的獨特文化活動、創意商品或服務。其過程可為手工、地方自主並具獨特性、具
有故事性、創意、體驗性、生命力,並使得消費者認同,更創造社區公共效益、增進生活
福祉、永續經營之產業及服務。
高永興也提到社區產業定義為 (2015):「 社區產業立基於社區,是以人為本,並以
永續發展的角度投入於經濟活動,為社區永續,創造社會、環境、文化、財務等多重效益。
「社區產業」不是財團或資本家在特定社區空間的投資生產,或建立大量生產的工
廠,也並非是鄉村或山林地區的投資建立觀光飯店或渡假村等休閒事業。社區產業應是同
一社區空間或共同生活圈中的小規模生產者,因著相同的生產條件、生活型態、自然或人
文環境,經由居民的參與而形塑地方特色,進而形成的社區型或地方型產業,因此社區產
業必須具備濃厚的在地特質。
社區產業的目標有:
一、協助社區組織創造提昇生活品質的機會。
二、將接替的計畫轉換成可持續操作。
三、針對社區需求,研發具有創意、經濟效益的解決策略,並落實於就業及教育領域。
四、召募及訓練社區居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操作策略,擴大影響逐漸增加的受益族,為
了達成社區居民在「生產」、「生活」、「生態」與「生命」之目標,由下而上的社
區產業發展,成為特定社區居民亟需共同推動的經濟行為。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