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桃園社居最有力_E-Book
P. 46

肆、社區是社區工作的平台
                     因此政府、民間機構與企業、學校、團體或個人都可以社區為自己的工作平

               台或基地。

               一、政府
                    1. 落實各類基層建設或各類政策的基地
      CHAPTER
    03              2. 環保工作的基地

                    3. 治安工作的基地

                    4. 福利工作的基地
       福利社區化
                    5. 醫療衛生工作的基地
                    6. 空間改造的基地

               二、民間機構與企業

                    1. 落實社會責任的場所
                    2. 文史工作的基地
               三、學校

                      社區教育的場域。

               四、個人或團體
                       安身立命、奉獻參與地方。


            伍、福利社區化的實驗計畫

                 面對社區問題,政府各部會的行動,例如 : 文建會提出的社區總體營造,希望

               透過人、文、地、產、景的改造來建立生命共同體。
                 內政部社會司提出「福利社區化」企圖協助解決社區解組、家庭失能及長期

               照顧的問題。
                 福利社區化實驗﹕ 1998 年內政部與台灣省社會處各選擇五個都市或社區進行

               福利社區化的實驗,我們可將這些地區的型態或計畫特色加以歸類:
               一、社區型態

                     都市社區:台北市文山區、台南市安平區、高雄縣鳳山市。
                     市鄉混合:宜蘭縣蘇澳鎮、宜蘭市梅州社區、彰化縣鹿港鎮、南投縣埔里鎮。


                     鄉村社區:霧峰鄉萬豐社區。
               二、計畫特色

                    婦幼福利:宜蘭縣蘇澳鎮 ( 單親家庭、親職教育 )、霧峰鄉萬豐社區 ( 社區較
                    小 )。

                    身心障礙福利:華光智能發展中心、新苗啟能發展中心 ( 專長業務 )。
                    老人福利:宜蘭市梅州社區 ( 社區較小 )。
      43
                    綜合福利:其他各實驗社區,因服務人口群較多均可歸類於此。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