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桃園社居最有力_E-Book
P. 55
關懷陪伴 滑出自信
龍潭區中興社區發展協會 王瑞雲總幹事
壹、據點緣起
中興社區舊地名「九座寮」,據傳為了與「大嵙崁」的原住民作戰設了九個
隘寮,因此取名「九座寮」,當時在先民李鳳元率領族人的墾殖下,稻米、茶業
盛極一時,後因農業沒落,工業革命興起,遂逐漸變成荒地,台灣光復後改名為
「九龍村」,由於國軍部隊進駐於是開始有了第一次的開發。民國 60 年代台灣
經濟起飛,建商到處搶建,由於地處龍潭台地,地勢平坦,所以很快就被開發殆
盡,竟然沒留下一處綠地空間。70 年代主要幹道「中興路」拓寬為四線,居民
開始陸續進住,至民國 90 年達到飽和,行政區域也由當時的「九龍村」劃分為 3.3 福利社區化實務與案例
中興村、九龍村兩個村,沒幾年又因人口成長快速,再次劃分為中興村、北興村、
東興村、九龍村、武漢村共五村,分別由「中興社區」、「九龍社區」服務村民。
因為外來人口大量遷入包括原住民、新住民,大部分都是工人階級所以經濟
程度普遍弱勢,兒少教育程度相對不佳,經常在超商看到小朋友抽菸、喝保力
達深感痛心,又有一次小朋友被車碰到,救護人員要把小朋友的褲子剪掉檢查傷
口,小朋友說她只有那條褲子不能剪,所以本會在 99 年開始開辦兒少業務。
貳、據點發展過程
( 一 ) 第一階段 :
99 年透過旗艦計畫結合黃塘社區開辦兒少業務,計畫內容每星期三實施課
後陪伴及快樂天使畫畫班,課後陪伴由志工負責,可是年長的志工完全無法掌控
小朋友,活動中心差一點被小朋友掀掉,絲毫沒有成效,畫畫班由國小的主任負
責,成效不錯。
( 二 ) 第二階段 :
100 年與九龍社區合作辦理直排輪才藝訓練,聘請剛畢業的大學生當教練,
這群小朋友交到教練手上每個都乖乖的而且很認真學習。101-102 年本會獨自辦
理弱勢兒童直排輪訓練,103 年開始增加木工班才藝訓練,104 年本會來了一位
退休的國小老師,所以又重新辦課後陪伴的工作,105 年接受衛福部兒少據點小
衛星計畫,年底與永齡基金會談兒少據點合作事宜。
106 年正式與永齡結合開辦補救教學,從每周一天增加到每週四天,同時孩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