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桃園社居最有力_E-Book
P. 52

(5) 社區所關心的議題包羅萬象,舉凡福利、衛生、環保、生態、教育、治安、防
                災等,應讓社區人士普遍瞭解這些問題對社區未來發展的影響,避免流於少數人
                或菁英式的社區決策及社區培力。

                  因此,社區培力的目的乃在於社區能力提昇,即協助社區民眾去學習、培養

                願意參與公共地方事務的人才,而培力重視其過程更甚於結果,乃是為協助解決
      CHAPTER
                社區問題並付諸行動 ( 李易駿、劉承憲,2013)。賴爾柔、洪貴真(2010)也曾以
    03          「社區培力工作坊」方式進行對社區民眾的教學與訓練,企圖透過社區行動方案

                的演練,以喚醒民眾的社區意識,並增進社區的參與。進而強調社區行動則是介

                入社區發展,造成社區改革的一種工作模式,也是一種「組織」與「教育」的行
       福利社區化
                動過程。


            參、結語

                  參與社區發展的共同夥伴越多,社區便越能被培力。當社區能透過方案執行的

                過程中自我培力、並在自我培力的過程中產生具備申請方案與計畫的能量時,這便
                是一個正向的培力循環。此時,社區已具備定義問題、取得資源、自我提升、執行
                ( 申請 ) 方案計畫、執行計劃的能力。

                  因此,當社區具備主動想改變問題的動機時,這便是社區發展的開始,而當社

                區能透過目標清楚、社區自覺、居民為導向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行動,培力的循環與
                效果便會產生。透過培力觀點的社區方案規劃與發展,社區夥伴們可以具備面對挑
                戰的勇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透過自己與鄰里的雙手,提升生活品質,共同

                打造社區生活的福祉與能量。























                *參考文獻
                魏惠娟(2007)。方案規劃的創意教學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課程與教學,10(4),63-84。
                劉麗雯 (2009)。地理資訊系統做爲社區服務方案規劃與執行的輔助工具。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
                刊,13(1):53-92。
                賴爾柔、洪貴真(2005)。社區培力行動研究之實踐。農業推廣文彙,50:45-60。
                李易駿、劉承憲 (2013)。透過社區方案進行社區培力的行動研究。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
      49        3(3):59-98
                羅秀華(2004)。文山社區由充權到治理的發展歷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
                所博士論文,台北市。
                黃源協、莊俐昕 (2019)。社會工作管理(四版)。台北:雙葉書廊。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