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145

第一章 ◆新港奉天宮祀神發展歷程
                                                                                          第二篇․諸神信仰篇





































                   圖 2-1-11  民國 53 年(1964)新港奉天宮正門照片
                     資料來源:陳清誥、謝石城,《臺灣省嘉義縣市寺廟大觀》(臺南:文獻出版社,1964)。

               五、新港奉天宮的樂團祀神(西秦王爺)


                    有關新港奉天宮奉祀西秦王爺的由來,主要與新港北管團-「舞鳳軒」有關。新港地區最
               早在嘉慶年間就已有北管團「同樂軒」,這是由新港商人所組成的樂團,清末同樂軒逐漸發陽

               光大後,其弟子也在雲嘉南各地傳藝,臺南後壁上茄苳「同喜軒」、嘉義溪口「碧玉軒」、新
               港大潭「新樂軒」、民雄「集義軒」、布袋內田「慶和軒」、嘉義市「碧雲軒」、「義和軒」
               等,都源出於同樂軒。日大正初年(1912),原屬「同樂軒」喜好演戲的年輕一輩,此時獨立

               組成「舞鳳軒」,並與新港奉天宮媽祖會結合演出,大正 2 年(1913)新港奉天宮重修落成祈
               安清醮時,由舞鳳軒擔當醮典樂局,引起相當大的迴響,舞鳳軒與新港奉天宮的關係更為緊密,

               成為當時新港最大的北管團。之後又由舞鳳軒分出一團「新義軒」,使得新港街形成三軒鼎立
               的局面,也使新港在百餘年前就有「北管巢」之美譽。昭和 16 年(1941),大東亞戰爭爆發,
               日本政府開始禁演古樂,「同樂軒」與「新義軒」迅速沒落,只剩下「舞鳳軒」仍可排場演出。

               民國 37 年(1948),舞鳳軒曾在新港街上募款,曾有股東四十多人參與,並由林本元捐獻繡旗
               等器物之費用。民國 50 年(1961)股東逐漸散去後,民國 67 年(1978)舞鳳軒改由奉天宮出
                                                                  14
               資購買樂器及相關設備,迄今仍由新港奉天宮贊助。   由此可知,新港舞鳳軒自創團以來就與
               新港奉天宮關係密切,據舞鳳軒「二師兄」陳朝江先生所稱,過往該團的拜師學藝、聚會、練

               14   李淑卿,《嘉義縣志・藝術志》(嘉義:嘉義縣政府,2009),頁 474。



                                                                                                        143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