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149

第二章 ◆ 正殿奉祀神祇
                                                                                          第二篇․諸神信仰篇


                                       第二章   正殿奉祀神祇








                    新港奉天宮正殿,又稱天上聖母殿,供奉著新港奉天宮主神—媽祖,包含歷史最悠久的開
               臺媽祖-「船仔媽」、尺寸最巨大的「鎮殿媽」、地位崇高的「四街祖媽」、「聖二媽」等媽祖神

               像及其分靈神像;此外,在正殿內又奉祀有:媽祖駕前左右神將—千里眼、順風耳將軍聖像,
               前鋒官—中壇元帥聖像,在「鎮殿媽」兩側有一對持扇宮娥神像等。而除了上述神尊之外,在
               神龕前各大小供桌之上,尚有許許多多的神像,尤其以虎爺(金虎將軍)數量最多,這些有的

               是各地廟宇前來謁祖進香的神尊,有些則是即將由信徒迎請回家的神尊(部分神像已開光,部
               分神像則綁著紅布、尚待開光),也都暫置在新港奉天宮主殿之內,共享信徒香火。以下針對新

               港奉天宮主殿所奉祀之媽祖及其分身神尊,以及配祀千里眼和順風耳將軍、同祀中壇元帥與協
               侍諸神等,分別進行介紹。

               第一節    媽祖



               一、神祇信仰源流


                    新港奉天宮正殿,供奉新港奉天宮主神—媽祖。媽祖在宋元以來曾被封為天妃、清康熙年

               間被封為天后,民間則尊稱為天上聖母、天后娘娘,或親切地稱為「媽祖婆」。
                    媽祖,這是華人民間社會極為重要且普遍的信仰,興於北宋福建一帶區域,原初為航海守

               護神,在於庇佑行船走商的平安,向來以福建及廣東沿海最為虔誠,之後隨著歷史發展與傳說
               神蹟,使媽祖信仰逐漸擴大,不僅遍及中國沿海各地,功能也更為萬能化,其影響益加無遠弗
               屆。明末清初,漢人移民東遷來臺,也將媽祖信仰帶入臺灣,遂在臺灣各地落地生根,漸次開

               展,迄今成為臺灣民間信仰中,信徒人數最多、凝聚與動員力量最大、廟宇擴張最迅速的主流
               信仰之一。
                                                                                          19
                    媽祖信仰的興起與發展時間都不很長,不過其來歷、身世卻有多種說法。   目前一般認為
               媽祖俗身,係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嶼人,祂是都巡檢林願之女,名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
               年(960),歿於宋太宗雍熙 4 年(987),享年二十八歲。相傳媽祖初生時,紅光滿室,異氣氤

               氳,因生而彌月,不聞哭聲,故名之曰默。由於林默生前既有神異,八歲就塾讀書,喜燒香禮
               佛;十三歲得道典秘法;十六歲觀井得符,能布席渡海救人,驅邪鎮惡,獲得莆田地方鄉民敬
               重。仙逝後由民人立廟建祠祭祀,因護境佑民,大顯神威,聖蹟傳遍遠近。宋徽宗宣和 4 年(1122),

               19   參照清黃伯祿《集說銓真》所稱:「或稱天妃為福建莆田縣都巡檢林願女,或稱浙江溫州方士林靈素   女,
                  或稱閩中蔡氏女;其生或稱在唐玄宗朝,或稱在五代間,或稱在宋太祖時,或稱在宋徽宗時。」轉引
                  自,呂宗力、欒保群,《中國民間諸神(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頁 464。



                                                                                                        147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