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8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178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三、韋陀、伽藍



               (一)神祇信仰源流



                    韋陀、伽藍,原來在印度佛教是泛指為所有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不過在漢人佛教寺廟卻
               是專指兩尊常見的護法神,而在臺灣若有寺廟供奉觀音菩薩,大部分都會配祀著韋陀、伽藍兩
               大護法。

                    韋陀護法,也稱為韋馱菩薩。韋陀前身原為印度婆羅門教三大神-濕婆之子「塞建陀」,統
               帥天神軍隊的戰神;後來為佛教吸收成為護法諸天神之一,以善走如飛著稱,相傳曾奪回遭竊

               的佛牙(或說佛骨)。而韋陀信仰流傳至中國以後,逐漸被漢化成為中國神祇,據唐朝《道宣律
               師感通錄》所載,韋陀在現天大將軍身時,祂是南方增長天王座下的八將軍之一,為四大天王
               三十二將之首,可以說是最受敬重的一位。由於韋馱菩薩擔當驅邪除魔、護衛佛法的重責大任,

               可謂佛教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且因其守護出家眾及佛法最不遺餘力,所以在中國各地寺
               院都造其形像供奉。在中國寺廟中,韋馱護法經常為年輕將軍樣貌,身穿戰袍冑甲的,手持金

               剛降魔杵,或以杵柱地,或雙手合十、捧杵於肘間,威武昂然地站立在大殿之內,以守護佛教
               道場。
                      58
                     伽藍護法,也稱為伽藍菩薩,原本係指記載於《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的十八位護

               法伽藍聖眾。然而,在漢人寺廟的伽藍形象則為三國名將-關羽,由漢族神祇守護佛寺,此為
               佛教融合中國文化的現象。不過原來佛經皆無以關羽為伽藍菩薩的記載,在隋代以前的佛寺也無
               此一習俗,至於其由來則可能與天臺宗祖師智者大師有關。相傳關羽品格高風亮節,卻因生前殺

               業太重,加以死於瞋恨,其英魂遊蕩至玉泉山,受普慶大師指點迷津;在幾百年後,天臺宗開山
               祖師智者大師雲游至此,為關羽開示解脫之理,並為其授皈依戒,遂使關羽成為佛教護法。
                                                                                                      59

               (二)廟內祀神之由來及其聖像金身



                    在日昭和年間新港奉天宮後殿的老照片中,可以發現當時在供桌上就有韋陀、伽藍神像,
               可見在日治時期新港奉天宮就已經存在著此一信仰。然目前侍立於後殿主神龕供桌兩旁的韋

               陀、伽藍之神尊,雖其造型樣式與日治時期老照片十分相近雷同,不過神像尺寸顯然大了許多。
               新港奉天宮後殿韋陀、伽藍神像,皆為硬身木胚泥塑立姿神像,造型威勇兇猛,其中左方為韋
               陀護法,其神像本體高 288、寬 73、深 64 公分,面貌年輕無鬚,頭戴裝飾亮片的獸頭盔、盔頂

               有鵬鳥雕飾(鳳翅兜鍪),身穿戰袍冑甲、著虎皮裙,披掛飛帶,面貌莊嚴祥和,手執金剛杵,
               以左手按杵據地、右手插腰,左腳略微向前,雙腳呈丁字步立;伽藍護法立於右方,其神像本



               58   呂宗力、欒保群,《中國民間諸神(下)》,頁 1051-1053;馬書田,《全像中國三百神》,頁 412-413。
               59   呂宗力、欒保群,《中國民間諸神(下)》,頁 1054-1058。



             176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