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3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233
第五章 ◆ 凌霄寶殿奉祀神祇
第二篇․諸神信仰篇
圖 2-5-22 新港奉天宮凌霄寶殿奉祀玉皇上帝的神龕
資料來源:吳建昇攝,2018 年 6 月 15 日
中國自殷周以來,就存有最高神-上帝的概念,認為天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也是萬物生長
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順天行道,時稱天為昊天上帝、皇天上帝等。爾後隨著社
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組織、社會意識日趨複雜,神鬼世界也逐漸等級分明,分工明細,上帝
的形象也趨於社會化、人格化,甚至認為上天命令天子來人間執政治民,天子必須順應天意,
這樣才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否則天子違反天道,天就會降下各種災害懲罰。西漢時的五方
帝及太一,東漢的五感生帝,這些皆具有上帝的職能,在唐代以前的國家祭天大典,也都以祭
祀皇天上帝為主。至於上帝的人格化、社會化,在民間信仰發展尤為顯著,更逐漸脫離了官方
祀典中的抽象概念,變為具有人類情感的「天公」。唐代以後,玉皇、玉帝之稱更趨普及,在文
人騷客也常在詩中吟詠玉皇,描繪其壯麗天宮、隨侍神群,其宮殿儀仗權勢排場,顯然已儼然
如人間皇帝。宋初仿效唐代,尊崇道教,宋真宗將民間信仰的玉皇,列為國家的奉祀對象;宋
徽宗之後,玉皇大帝又與傳統國家奉祀的昊天上帝合而為一,上尊號
曰「昊天玉皇上帝」,至此國家、民間、道教三方面,對於玉皇大帝的信仰也正式合流。
在道教經典中,據唐宋年間成書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經》中,則稱:玉皇上帝的父親是光
嚴妙樂國淨德國王,母親是寶月光王后,因國王老年無子,於是令道士舉行祈禱,後夢太上道
君抱一嬰兒賜予王后,夢醒後而有孕,懷胎一年後誕生於王宮。王子幼而敏慧,長而仁慈,將
國中所有庫藏財寶悉數施舍給勞苦眾生。老國王駕崩后,王子繼位,因欲尋求仙道,便將王位
禪讓給有德大臣,自己隱居深山,捨國入普明香嚴山中修道。歷八百劫後,又行藥治病,拯救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