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0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260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第一節 清治時期的新港奉天宮相關之神明會源流
由於清治時期所留下的資料與古物相對稀少,較難形成體系性的論述,而如以具有借鑒意
義的近代學術調查成果來看,神明會的調查在日治時期才開始,留下的調查資料也相對較多,
但也有缺漏錯誤之處,故仍需小心使用。
新港的歷史發展可追溯自笨港。笨港自荷治時期已有發展鹿肉、鹿皮、糖、米貿易,因貿
易興盛而形成的街肆後,經康熙、雍正年間官方的招佃開墾,到 18 世紀更加繁盛。從《海東札
記》的記述來看,笨港對外進行大規模貿易的商業貿易機能,是在雍正年間,但在乾隆、嘉慶
年間,笨港遭遇港口淤積、外港位移,以及百姓因械鬥及水患肆虐而遷居的過程,形成今日新
31
港的面貌。
依循歷史文獻的排序,可以清晰的勾連笨港首先在乾隆年間劃出「笨南港街」,而後再從「笨
南港街」衍生出「舊南港」、「新南港」,最後「新南港」簡稱「新港」。但也呈現出新港在發展
上有「新港」、「新港街」、「舊南港街」、「新南港街」名稱並存現象。
32
媽祖神明會在上述的歷史背景下發展,但因留下的傳世文獻已所剩無幾,只能從相關的官
方檔案、碑文、文獻等找尋蛛絲馬跡。以下就先從此部分留下記載的神明會部分進行論述。
一、祖媽系統神明會:金福安、長慶春
從相關的官方檔案、碑文、文獻、調查報告搜尋,仍可找到少許有關新港奉天宮相關神明
會的記載,臺南天后宮咸豐 8(1858)年的〈天后宮鑄鐘緣起碑記〉的捐銀名單:
新南港金福安捐銀十八大員,紙郊鍾金玉捐銀十六大員。陳興泰捐銀十四大員。朱英
瑞捐銀十三大員。丁太爺典鋪陳震源、龔進義,畑 郊長慶春、首王升、信隆號、李
志鋪,以上各捐銀十二大員。石鼎美、石時榮、林晉泰、吳尚霖、清如玉、恊榮號、
順裕號、大順號、陳合成、福安號、黃金標、順益號、吳恊昌、邱謙光、魏茂源、陳
正義、布郊金線發、金慶順,以上各捐銀十大員。
33
從此捐銀名單即有新港(當時稱新南港)的祖媽會金福安、長慶春與二媽會金慶順,可證
明當時新港即有神明會,且因多為經商,故人際網路更加廣闊,故才能捐款至臺南大天后宮處。
其二,金福安未註明其經商種類,但從其捐銀是最多的十八大員,可知應該是財力十分雄厚的
組織。長慶春註明是畑 郊,可能是以日用雜貨為主組成的商家組織,金慶順則是布郊,可能
是以賣布為主組成的商家組織。
31 賴玉玲,〈臺灣的街庄社會發展─以清末以來的新港地區為例〉,《嘉義研究》10(2014 年 9 月),頁 75。
32 賴玉玲,〈臺灣的街庄社會發展─以清末以來的新港地區為例〉,頁 77。
33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臺灣南部碑文集成》〈天后宮鑄鐘緣起碑記〉(臺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4),頁 322。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