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6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376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圖 4-2-1 鳳儀社現任團長余義宗示範高胡
的演奏姿勢
資料來源:謝士雲攝,2017 年 12 月 12 日
第三節 鳳儀社歷史沿革
鳳儀社是新港歷史十分悠久的十三腔樂團,說到其
起源就不能不提到登雲書院。登雲書院的前身是道光 2
年(1822)由笨新南港(今新港)的文人雅士合資所建
立的文昌祠,為了紀念王得祿將軍官高顯赫、登步青雲,
因而取名為「登雲閣」。道光 15 年,地方仕紳商議要建
立書院以推展文化風氣,王得祿將軍於是提議發動樂捐
來籌措資金,擴建登雲閣成為書院,王得祿將軍率先捐
贈了八百銀元,地方的仕紳、大戶與商號紛紛響應,總
共募得了五千餘銀元,書院得以順利在同年八月興建完
成,王得祿將軍堪稱為最大的功臣,此書院命名為登雲
書院。登雲書院內的文昌祠祀奉孔子,並且樹立了一座
石碑來記錄樂捐者的芳名,目前這一座高 212 公分、寬
94、厚 15 公分的花崗岩石碑仍完整地保留在文昌國小
(原登雲書院舊址)內,前款題曰:「興建登雲書院喜捐
圖 4-2-2 嘉義市政府於文昌國小內所
109
緣金名」,後書「道光十五年八月立石」 。此石碑是登 立的石碑
雲書院歷經明治 37 年(1904)與明治 39 年(1906)的 資料來源:謝士雲攝,2018 年 7 月 10 日
兩次大地震之後,唯一留下的遺跡,因而在此設立文昌
國小以茲紀念。嘉義市政府於民國 66 年(1977)於此石碑旁立了一紀念碑,說明登雲書院的興
衰與文昌國小建立於此的始末。
109 林伯奇,〈從登雲書院到文昌國小〉,《新港文教基金會會刊》238 期,2012 年 10 月號。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