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8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378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自從 1906 年梅山大地震之後,鳳儀社就一直沒有固定的場所,一再的搬遷使得許多珍貴的
               文物與古樂器遺失,其中包括了民國 35 年(1946)新港鄉長林甲炳手書之「冉陽夫子」、「鳳笙

               琴絃調新韻,儀楷禮模習舊章」等牌位,實在令人惋惜。民國 42 年,新港鄉有 26 人共同出資
               募集鳳儀社的基金,一人出資 50 元,將這一筆基金所生的利息來購買祭品,以及支付每年在孔
               子誕辰典禮之後邀請會員「吃會」的費用。民國 66 年(1977),李清福先生捐贈了 7719 元給鳳

               儀社,一直到民國 73 年時,鳳儀社的基金僅剩 152.5 元。自此之後,吃會改由新港奉天宮統籌
               辦理,鳳儀社也開始接受民間各界的邀約外出演奏,所獲得的紅包除了發給每人 1000-1500 元
                                                         112
               的酬勞,其餘的就做為鳳儀社的公共基金。
                    民國 79 年(1990),鳳儀社前任召集人周茂林和陳孟德在整理大興宮的文物時,驚喜地發
               現一件鳳儀社昔日的樂器箱,裡面有兩把「人物頭四絃」、四把「人物頭二絃」、一件拍板,以及

               一支管,這幾件倖存的百年珍貴樂器,在經過陳孟德的細心修復之後,其中兩把人物頭四絃已
               經恢復原貌,成為鳳儀社的鎮社之寶。鳳儀社在民國 84 年 11 月時正式被納入新港奉天宮的編
                                                       113
               制,改名為「新港奉天宮鳳儀社國樂團」。 鳳儀社所祀奉的樂神是冉陽夫子,目前敬奉在新港
               奉天宮後進偏殿之中,是新港奉天宮供奉之五文昌 之一。
                                                                114




























                圖 4-2-5  鳳儀社的木魚和雲鑼                         圖 4-2-6  鳳儀社的木魚和雲鑼之背面
                  資料來源:林伯奇提供                                  資料來源:林伯奇提供





               112   許有仁編,《嘉義縣傳統戲曲與傳統音樂專輯》,頁 296。
               113   許有仁編,《嘉義縣傳統戲曲與傳統音樂專輯》,頁 295。
               114   道教所供奉的五文昌為梓潼帝君(即文昌帝君)、魁斗星君、朱衣神君、文衡聖帝(即關聖帝君)、孚
                  佑帝君(即呂洞賓真人),新港奉天宮沒有供奉文衡聖帝,因此新港奉天宮的五文昌是以冉陽夫子代替
                  文衡聖帝。



             376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