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8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388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五、唱腔
南管非常重視泉州話的聲調與旋律的關係,主要是以本嗓演唱,使用頭腔和鼻腔的共鳴,十
分講究發音、咬字、運氣、行腔、叫字和收音的技巧,也很重視撩拍起落輕重的細膩表現,充分
表現出泉州話發音、聲調與音韻的美感。關於行腔,在李國俊〈淺說南管音樂〉一文中有這樣的
敘述:
行腔則在南管藝人通常稱為「盤音」或「做韻」,即將長腔的字音分為字頭、字腹、字尾
和收音四個部分,隨樂曲旋律於適當時機拖腔轉韻,大體上以字腹拖腔較多。
127
南管唱曲有別於北管唱曲的地方就在於因為演唱語言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風格。泉州話沒
有輕唇音和舌尖後音(即捲舌音),因此被推論與中原古音最為相近,其特有的鼻化音使得南管
唱曲在行腔運轉之間有一股婉轉悠然的韻味,與北管唱曲直接而鏗鏘有力的特質截然不同,也
是許多南管愛好者特別著迷於南管唱曲的原因。
第二節 南管音樂的特色、樂器,以及與巴洛克古樂之比較
一、南管音樂的特色
南管音樂和其他傳統音樂社團很大的不同點在於它具備著古老而保守的特質,在南管文化
圈之中,對於傳統的維護與尊重的態度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南管的音樂理念、樂器與樂律、演
出形式和樂曲內容在長時間傳承的過程中,大致保持不變的精神。南管音樂之所以會有尊崇固
有傳統的特質,主要是因為一則南管音樂曾經為康熙皇帝演奏的傳說,因而被賜與「御前清客」
128
的雅號。在林霽秋(1869-1943) 所編之《泉南指譜重編》中記載著這一則南管人引以自豪的
傳說:
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六旬,萬壽祝典,普天同慶,四方賡歌畢集,昔大學士李文貞以南
樂沉靜幽雅,持書徵求故里知音妙手,得晉江吳志、陳寧,南安傅廷,惠安洪松,安西
李儀五人進京,合奏於御苑。管絃滌鬯、聲調諧和。帝大悅,除其官,弗受,乃賜以綸
音曰『御前清客,五少芳賢』,並賜採傘宮燈之屬歸焉。
由於這個典故,南管得到了「御前清曲」的美名,在正式的排場演出時,一定會張彩傘和掛宮
燈,以展現其尊貴不凡的地位。
127 林谷芳,《本土音樂的傳唱與欣賞》,頁 87。
128 林霽秋(1869-1943),又名林鴻,廈門人,為前清秀才,是研究南音的代表性學者。耗費十年蒐集流
傳於廈門的南管指套與譜,於 1911 年完成《泉南指譜重編》,共計六冊,於 1922 年出版。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