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1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471
第五章 ◆ 武館與舞獅的傳承
第五篇․武館篇-附遶境篇
第五章 武館與舞獅的傳承
第一節 武館的傳承
一、線西鄉頂犁村順武堂
線西鄉頂犁村順武堂成立於昭和四年(1929),因為年代久遠,已不清楚發起人的姓名。當
初組織順武堂,是為了本庄神明「鬧熱」、庄人的身體健康以及孩子學武不易變壞而設,因此,
上一代的人呼朋引伴來學,並聘請嘉義新港人盧榮(人稱「番仔榮」或「鱸鰻榮」)來教。當時,
伸港鄉海尾村的人也一起學習,這是第一代。到了第二代謝治龍這一輩,海尾村人已退出練習
行列。
謝治龍是盧榮在本庄的「頭叫師仔」,也協助訓練第三代,目前(1995 年)的館主董鎮杰便
屬第三代。以前該庄沒有女性學習,直到由董氏接手,傳授第四代時,才有女性學員,並且有幾
位學得還不錯。董氏目前係義務指導,教的拳種主要為太祖拳,已經教到第五代,全是國小學
生。他們平常都在下午四、五點的時候練習。往昔順武堂出陣,都是以庄內神明「鬧熱」為主,
3、4 年前,因技藝獲得肯定,也曾應邀到臺北縣永和市表演。
盧榮若還健在,應該已有一百多歲。董鎮杰說,只記得盧氏在他們第三代時,教了大約三
年左右。當時,盧氏傳授以太祖拳(硬拳)為主,白鶴拳(軟拳)為輔。日治時期,因為不願臺
灣人學武,於是庄人各拿一樣兵器回去藏著,所以舊兵器全已散佚。「傢俬」方面,只保留龍虎
旗、頭旗、鼓架,其他則是後來重新購買。
該館獅頭屬「合嘴獅」,由謝治龍製作,後來被伸港鄉海尾村的人借走,時間一久,也就壞
掉了。從前也有「獅鬼仔」,由第三代成員陳福審扮演,自從陳氏過世後,也遺失了。以前所拜
的祖師有達摩祖師、九天玄女、白鶴先師、太祖祖師。至於該館以前是否有藥簿,則不得而知。
但謝治龍曾跟盧氏學習「藥洗」、藥粉方面的知識,董館主本身也略懂一些。
董氏已不記得昔日買「傢俬」費用的來源,但請「先生」的錢,都由成員自付。現有的兵器
及「傢俬」則是他人捐贈。以前兵器方面,大致有雙叉、單刀、踢刀、鎗仔、鉤鐮、大刀、籐牌、
棍等,另有龍虎旗、中旗(頭旗)、鼓架等「傢俬」。
以前練習的時間,主要是在晚上 7 點左右,沒有吃宵夜的習慣,只供應開水,通常是由成
員陳福審負責,「番仔榮」即住在他家。只要是庄內的「神明生」,不管是公廟或私廟,一律義務
幫忙,對方以飲料或香菸酬謝,也會接受。至於庄內村民私人的「好歹事」,以及外庄來請助陣
的,依照順武堂的傳統,沒有出陣的慣例。因為該館出陣的目的,都是為神明「鬧熱」。但若順
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