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6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466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寸的布塊,從 10 公分到 1 公分正方或長方型不等,大布塊用於獅頭下方周邊與後腦部位,五官
則用較小布塊,眼眶、鼻翼等細微部分則需用到 1 公分大小的布塊。將少許藍寶樹脂和漿糊調
勻作為黏著劑,均勻抹在棉布上,一塊塊貼在泥塑胎體上,布與布銜接處部分重疊,為泥塑獅
頭上第一層布胎。早期為了著色時布胎更容易「吃漆」(吸附色料),曾用「生漆」作黏著劑,由
於生漆具有毒性,當皮膚觸及甚或吸入漆的氣味,就會被「咬」﹔身體會與漆酸產生化學反應,
輕者手臂腫痛、奇癢無比,嚴重一點的全身浮腫、長滿漆瘡,皮膚若不慎抓破會造成傷口感染,
臉部甚至會腫得像「麵龜」一樣。第一層布胎確定陰乾後,才能上第二層布胎,總共要 5 層。
早期農業社會的獅團,通常只在地方迎神賽會時才受邀表演,因此使用次數不多,布胎厚度通
常只貼到 5 層,1970、80 年代因廟會活動大增,為了讓獅頭更堅固耐用,必須增加布胎厚度,
有時甚至會貼到 10 層。
如果天氣晴朗,通常一天可以貼一層,若遇上陰天或冬天,有時兩天才能貼一層,趕工的
話就要借助電風扇。布胎一定要陰乾,絕對不能貪快日曬,否則表面乾燥,但是棉布纖維並未
乾透就急著上第二層,日後就會變形。
布胎完全乾燥後方可進行「脫胎」:用柴刀、鑿子、鐵鎚等工具挖去泥塑部分只留布胎,脫
胎後,再用大布塊均勻抹上黏著劑包覆獅頭下方邊緣進行修飾,完全乾燥後就可安裝獅嘴。
三、安裝獅嘴
安裝獅嘴是以竹篾或木材為骨,製作獅嘴、下顎,及附有把手的獅頸框架,與獅頭殼鑲黏
116
固定。 其材料如下:約 4 公分寬的粗竹片、狀似「牛輒」的木架、竹片編成的竹篩充當獅嘴、
細藤皮。首先用細孔電鑽在獅頭布胎下緣鑽洞,4 公分寬的粗竹片裡外夾住布胎下緣,中間空隙
用細竹蔑填充,用泡過水的細籐皮綁緊固定。接著將竹片編成的竹篩剪出半橢圓形的獅嘴型狀,
四周用 4 公分寬的粗竹片裡外夾住竹篩邊緣,用泡過水的細籐皮綁緊固定,再以懸掛方式安裝
在狀似「牛輒」的木架上方便嘴部開閤,最後將獅嘴與獅頭布胎前後左右四個點用細籐皮綁緊
便完成,獅頭舞者雙手握緊牛輒木架,便可輕易操控獅頭與獅嘴。
四、獅頭彩繪與配件
緊接著就是獅頭彩繪,首先要先用得利粉加水調勻後即俗稱的「披士」塗在獅頭布胎上,
效果就像磚造房屋的水泥牆要上油漆之前先抹上一層批土一樣,除有修飾效果外,也能讓顏色
原料更容易上色。
獅頭布胎塗上批土後約需陰乾一天,乾燥後,先用 200 號的粗砂紙打磨後,再用 500 號的
細砂紙將表面磨細後,再塗上批土、再打磨,這個工序要重複 3 次。完成後在眉心中央、獅面
兩邊的顴骨處與臉頰裝上五面小鏡子,意味明鏡「用五色鏡,照五色人」,心性善惡皆無所遁形。
116 施德華著,《中國獅舞之藝術》,頁 128。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