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桃園社居最有力_E-Book
P. 148

待努力。反應在社區經營上,回到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厚植多元文化能量營造

                 協力共好社區環境」,進一步思考性別平等如何落實於社區中,打造「尊重多元
                 性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的共好環境,大致有以
                 下幾點思考:

                 一、在社區需求中看見性別議題:

                       每一個社區都有其獨特性,與性別有關者也可從一般社區男女比例、年
      CHAPTER
    06               齡、  背景等推知,再進一步看到相關連的性別議題,例如:育兒階段的家庭
                     比例,照顧幼兒的需求多半如何解決?新住民配偶有無,與社區融入的情況?

                     失能長輩多由誰照顧?家庭照顧者比例高嗎?看見與性別有關的社區特性,有
       性別平等你我他       助於更深刻的理解掌握整體需求。進一步在社區經營上,逐步將性別議題的能

                     見度提高,有助於看見社區中許多隱而未顯的問題,拉近未於社區中發聲的成
                     員。其次,對於社區組織而言,提供服務亦較能貼近需求,例如:為有幼兒照

                     顧需求的社區成員提供參與活動時的臨時托育的服務,較能鼓勵其參與活動。

                          婦女團體長年倡議「同村共養」、「共同照顧」,概念的核心即在於,透
                     過社區整體的力量,讓家庭相互協力,不再孤單育兒。家庭透過社區活動相互
                     認識、連結,小孩有機會玩在一起,在成長的過程中彼此作伴。這對於目前家

                     庭生養子女人數少且日益增加的核心家庭尤其重要。小孩在社區養成互助合

                     作、關愛他人,比起競爭,未來公民更重要的是合作,而社區關係在此扮演重
                     要的角色。



                 二、性別平等的參與及決策:

                       如前所述,女性參與社會營造佔總參與人數半數以上,但實務上常發現女
                     性參與者眾,擔任決策角色者少。性別平等在參與上,強調的是平等參與機
                     制,但多數女性於成長過程中並不被鼓勵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所謂的平等參

                     與,亦應包含培力女性於公共事務上發聲與鼓勵女性「名實相符」地投入社區

                     事務與擔負應有的決策角色。其次,社區決策機制的組成,例如:社區發展協
                     會,理監事組成亦考慮成員性別組成上的平等。

                 三、看見社區中的性別多元:
                       隨著同性婚姻合法化,未來在社區中將可能有許多同性婚姻的家庭。新的

                     家庭組成勢必衝擊較為傳統的社區型態。在社區共好的基礎上,看見差異、尊
                     重多元,接納不同的家庭融入社區,才能營造性別友善社區文化。

                       社區是人的組成,越是接納多元,越能豐富社區文化。在人口老化、少子女
                     化夾擊下的台灣,總體人口勢必減少,如何讓我們所處的社區生生不息,性別友

                     善是解方之一。這其中,包含具性平觀點的友善育兒、健康老化與支持家庭的思
                     維,以及接納社區成員不同的需求,從而建構出願生、能養、樂活老年的永續社
    145
                     區!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