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桃園社居最有力_E-Book
P. 146
6.1 社區共好性別友善 -- 打造性別友善的社區
林綠紅 /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桃園市政府性平會委員
「到底參與人數男性、女性各多少人?」、「參與社區活動的人數,要統計性
CHAPTER
別比例?」、「活動規劃中,有沒有臨時托育服務?」這樣的提問,對於從事社區
06 工作的夥伴們,是否覺得「又來了?!」,或者欣然接受規劃社區活動應有性平觀
點?!無可諱言地,性別平等是近年來台灣社會的重要價值觀之一,同時,也是政
策推動的重點。2017 年 6 月大法官第 748 號解釋,宣告同性兩人有婚姻自由;今
性別平等你我他
年(2019 年)5 月,立法院因應大法官解釋,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
施行法。此法案通過,宣示了台灣的性別平等新的里程碑。但是,社會日常生活的
性別平等,是不是同樣在進步?社區是最好檢視場域,也是性別平等推動的重要的
實踐場所。
「性別平等」依性別平等教育法第二條第一款的定義為「尊重多元性別差異,
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行政院性別平等政策綱領則將之定位
為:「性別平等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婦女權益的提升是促進性別
平等的首要任務」,以及「性別主流化是實現施政以人為本的有效途徑」。簡言之,
建構一個美好的社會,性別平等是最基本的基石。而所謂的「性別平等」所追求的
是不同性別之間的實質平等以及對於不同與差異的尊重。性別平等之所以如此重
要,作為社會成員之一,我們都希望能活得理直氣壯、自由自在,不因為自己是男
性或女性,而被迫放棄或限制對自己至關重要事務的投入,例如:學習、工作、育
兒或創作等。或者,不希望遭遇僅因性別被評價為好或差,而不是從工作或學習的
表現判斷。而對於長久以來,性別失衡的結構,我們都希望有制度性矯正的機制,
透過法案、政策與國家資源的挹注,扭轉現有的不平等。亦即,我們希望所處的社
會,性別不再是限制自己的框架。
「性別平等」、「尊重差異」或「消除性別歧視」,雖然這些觀念都耳熟能詳。
但「知道」與「實踐」,有時仍有落差,這也是目前社會的重要議題。因此,我國
透過性別統計等政策工具在國家層級加以督考。從 2019 年行政院性別圖像檢視,
台灣整體在性別不平等指數(GII)第八名,在亞洲排名第一。GII 排名越前面,表
143 示這個國家越性別平等。從排名來看,這麼多年來民間與政府在性別平等的努力具
有一定成效。不過,個別項目上,仍有諸多值得注意與尚待改進之處。在女性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