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桃園社居最有力_E-Book
P. 40
( 三 )、管道
1. 登報
2. 傳單
3. 擺攤→性向測驗、面試、審查
4. 海報
5. 網路
CHAPTER
6. 廣播
02 ( 四 )、強化措施
1. 加強宣導、強化認知
2. 確認服務、爭取認同
社區工作模法
3. 系統管理 ( 人力、物力、財力…) 建立制度 ( 訓練、研習…)
4. 廣籌資源、厚植實力
5. 服務品質、不斷提升
6. 經驗傳承、永續經營
7. 學校結合、企業連結、社 團合作、寺廟聯繫、社區服務
二、訓練
志工訓練包括基礎、特殊或成長、領導進階訓練,希均能具體落實,並考慮
未來以更活潑的方式,翻轉一下。
三、評估
志工考核是有點尷尬,但若無考核制度則無法將不適任志工汰去,惟考核要
有法規、有表件、有程序,過程要嚴謹,也避免由一人考核之情形,免生爭議,
如有不服,也有申訴途徑安排!
四、激勵
志工係為奉獻而來,不為名也不為利,但做好總希望有掌聲,故物質獎勵也
許不一定非有不可,不過個人或團體的精神獎勵非做不可,得公開宣揚特殊成果
或績效;年度應由單位安排大大小小不同形式表揚或感謝!
五、流動
志工有新成員加入,理應有歡迎之形式,得依運用單位狀況擇任何方式辦
理,不在乎大小厚輕,在乎好氣氛為要;另有人離開,需有面談,並了解原因錄
案參考,做為未來改進策勵之資!
伍、志工管理與策略
志工管理若要管出一個道理,須知困境安在:
一、志工年齡層中高齡居多,年輕族群比例較少?
二、志工動機不一,故或有服務品質參差不齊之可能?
三、志工訓練與應用之間尚有落差?學與用不甚合一?
37 四、志工新的能力與知識尚需不斷充實?但常有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五、志工與職工之間,未必在觀念與做法上全謀合或無縫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