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194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新港奉天宮五文昌帝君信仰之由來,大抵與前述文昌帝君相同,一般認為原為登雲書院及文
昌祠倒塌後,遂由信眾將五文昌帝君神像移出,最初先迎請至新港大興宮內奉祀,之後再迎請至
新港奉天宮西廂奉祀。新港奉天宮五文昌帝君神像,這是五尊硬身木雕坐姿神像,五尊神像面容、
帽巾、姿態造型不一,大抵皆做文人扮相,衣袍漆線明顯,衣袍下擺露出靴鞋,五尊神像皆連座
固定於圈椅上,圈椅扶手無紋飾,有方形踩腳座、橢圓底座,不過目前五尊神像都略有掉漆,嚴
重情況不一。其中梓潼帝君神像,其神像本體高 32、寬 17、深 32 公分,頭戴襆頭(烏紗帽),
身著蟒袍朝服,瓜子臉、雙眼微闔、挺鼻、蓄長鬚,面目清秀,右手呈端持拂塵、倚靠在圈椅扶
手,左手自然置於膝上,在腰際有明規制玉帶;倉頡先師神像,其神像本體高 31.5、寬 16.5、深
12 公分,頭戴梁冠(官帽),身著壽字袍,雙眼微闔、有臥禪、鼻翼厚、蓄鬍,顴骨較高,呈中
老年樣貌,右手握持書卷,左手自然置於膝上;孚佑帝君神像,其神像本體高 32、寬 17.5、深
13 公分,頭戴呂祖帽(文帽),身著道袍,瓜子臉、月眉、鳳眼、挺鼻、蓄鬍,面貌端正,右手
平舉握持拂塵,左手平置於膝上;冉陽夫子神像,其神像本體高 31、寬 16.5、深 13 公分,頭戴
員外帽,身著員外袍,瓜子臉、雙眼微闔、蓄長鬚,態度溫和穩重,雙手拱手交握於衣袖內,略
呈朝天式;魁星夫子神像,其神像本體高 32、寬 17、深 14.5 公分,頭戴狀元帽,身著文官山水
袍,黑面、方臉、粗眉、大眼,獅鼻、闊嘴,面目猙獰兇惡,右手平舉握持硃砂筆,左手垂置於
膝上。
三、天聾、地啞二侍童
(一)神祇信仰源流
天聾、地啞,此為文昌帝君的兩個侍童,傳說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舉,關係富貴貧賤,保
密問題很重要,為免機洩露,特安排此兩位助手,「使智者不能言,言者不能聞」,因此帝君司
科甲立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皆能公正廉明也。而天聾地啞,也隱含守密、示警、謙沖之意,
也就是告訴讀書人要謙沖為懷,不要逞強虛浮,要潛修進取,切不可用盡聰明,故也有要人裝
聾作啞之意,這是民間信仰將對讀書人的要求期待,轉化為神格化。清褚人獲《堅瓠八集》卷
四.〈天聾地啞〉載:「文昌帝君從者曰:『天聾、地啞。』蓋帝君不欲人之聰明盡用,故假聾啞
以寓意,夫天地豈可以聾啞哉?」
(二)廟內祀神之由來及其聖像金身
在新港奉天宮民國 42 年(1953)《移交清冊》中,可以發現在當時就已記載有「五文昌將
士」二尊,不過在民國 53 年(1964)新港奉天宮《備品明細簿》「神像明細書」中改記載為「童
仔」二尊,有可能為原來的五文昌將士,不過亦可能是民國 52 年(1963)文昌國校重建文昌祠
時,在將原在新港奉天宮的五文昌夫子、配祀及至聖先師神位等請往該祠後,新港奉天宮又重
新雕刻之文昌帝君之配祀。之後,因五文昌夫子等神像又被迎回新港奉天宮奉祀,原有配祀也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