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0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340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世與遷居他地,面臨了第二次考驗,也造成舞鳳軒的停擺。雖然到了民國 67 年(1978)左右,
再度籌組第五代弟子,但是由於社會變遷與人才流失,已經是欲振乏力。直到民國 83 年(1994),
在新港文教基金會的倡導與協助下,第六代弟子正式拜師,展開北管音樂的傳習與公演,當時
的舞鳳軒已轉由文建會及新港奉天宮共同贊助。
一、歷史沿革
(一)前身同樂軒
29
舞鳳軒的前身為同樂軒,根據 1975 年出版的《嘉義縣志卷六學藝志》之記載, 同樂軒創
立的時間為同治 10 年(1871),是新港最早成立的北管樂團,由新港富商洪粉員所創立。洪粉
員生於道光 21 年(1841),非常喜歡音樂,因為自幼就跟隨父親經商,沒有機會讀書,因此不
30
能加入由文人雅士所組成的登雲書院之樂局,甚感遺憾。 人稱粉員仙的洪粉員在還不到 20 歲
時和五位結拜兄弟一同拜師學習北管,師兄弟如摃虎仙、東明仙等也都精於北管曲藝,洪粉員
所開設的合隆布店就是同樂軒聚會與練習的場所,各地絃友到新港交流的時候,也都是由洪粉
31
員招待。 後來,洪粉員召集了幾位喜愛音樂的朋友,一起集資創立了由商人所組成的北管團。
由於是幾位同好於閒暇時藉著音樂同樂、自娛娛人,因此取了同樂軒的名號,主要配合各種廟
會慶典活動演出。有關同樂軒與舞鳳軒的創立時間,在 1975 年出版的《嘉義縣志卷六學藝志》
有這樣的記載:
舞鳳軒,民國前四十一年六月一日設,名同樂軒,民國九年二月一日改稱舞鳳軒,會員
32
林仲等二十名,主持人林海等十八名,代表人林振邦。
文中提到同樂軒創立於同治 10 年,也就是民國前 41 年,當時洪粉員年屆 30 歲,在學習北
管十餘年之後,與幾位同好一起創立同樂軒,是十分可信的時間點,因此本篇文章根據《嘉義
縣志卷六學藝志》的記載,推論出同樂軒的創立時間。然而,上文中關於民國 9 年(1920)改
名為舞鳳軒的記載則過於簡略,實際上是由於老一輩團員和年輕團員之間對於演出形式產生了
歧見,年輕團員於是脫離同樂軒而創立了舞鳳軒,詳細的事件始末在下文中會敘述。
由於北管音樂雅俗共賞的特質,以及歡騰熱鬧的氣氛,名聲漸漸傳揚開來,資金的來源更
為充足,團員人數也穩定地增加。粉員仙的徒弟包括第二代子弟郭添喜(添喜仙)、林春榮(春
榮仙)、郭嶽(嶽仙)和陳金雲(金雲仙),此時新港同樂軒已經遠近馳名,附近的聚落要找北管
29 林家駒、趙璞主修,《嘉義縣志.卷六.學藝志》(嘉義:嘉義縣文獻委員會),1975,頁 112。
30 許有仁編,《嘉義縣傳統戲曲與傳統音樂專輯》,(嘉義:嘉義縣立文化中心),1998,頁 291。
31 顏新珠,《打開新港的相簿》,頁 26,175。
32 引用自嚴立模,〈臺灣嘉義新港舞鳳軒北管官話的音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頁 12)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