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1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341
第一章 ◆ 舞鳳軒
第四篇․子弟團篇
33
老師都會指名同樂軒。 在當時,北至西螺、南至鹽水的北管軒社大多是由新港同樂軒的師傅所
培育出來的,包括臺南縣後壁鄉上茄苳、嘉義縣溪口鄉、新港鄉大潭、民雄鄉牛斗山、布袋鎮內
34
田,以及嘉義市等地的北管軒社。 軒社裡的北管先生亦經常受邀到雲林、嘉義和臺南去指導各
地區的子弟團,堪稱為雲嘉南北管子弟團的領頭羊,新港也因而贏得了「北管巢」的美譽。
圖 4-1-22 同樂軒時期所訂製
的鼓架
說 明:上面刻有新港同樂軒等
字,目前置於新港奉天
宮三樓,舞鳳軒排場演
出的時候使用。
資料來源:謝士雲攝,2017 年 11 月
23 日
圖 4-1-23 同樂軒鼓架的側面
資料來源:謝士雲攝,2017 年 11 月 23 日
(二)分家
日本統治臺灣到皇民化運動前的這一段時間(1895-1936),臺灣總督府對於臺灣的民間信仰
與文化採取懷柔政策,再加上商業的蓬勃發展與現代化的影響,使得臺灣傳統文化、音樂與戲
35
曲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大正元年,有許多北管劇團到新港演出,許多新的團員在觀摩之後也
33 許有仁編,《嘉義縣傳統戲曲與傳統音樂專輯》,頁 291。
34 廖嘉展,《老鎮新生:新港的故事》,(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頁 119)。
35 邱坤良,《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1895-1945)》(臺北:自立晚報,1992),頁 36。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