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127
第五章 ◆ 戰後奉天宮的發展(1945-2016)
第一篇․廟宇沿革與發展篇
天宮的第二層信仰圈,大致以 18 庄為主,仍不斷擴增。而後不斷擴大的遶境範圍,可視為奉天
宮的第三層信仰圈,隨著奉天宮的積極活動,也不斷向外擴大。
二、發展與前瞻
如前所述,奉天宮的元宵遶境,相傳已歷史久遠。新港街四村的遶境,起源是奉天宮信徒
地主和佃農合組媽祖會,每年利用媽祖過爐的時候,由地主宴請佃農,並商議次年的租佃方式。
民國 48 年(1959)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公地放領政策後,媽祖會始由奉天宮統一管理。媽祖
會的會員扛神轎進廟,下午 1 點開始遶境,新港街面四村的各廟宇、神壇也準備和媽祖一起出
巡遶境,為新港地區一年一度重要的民俗活動。其流程大致為:貼香條、號炮、通疏、點戲、
媽祖出巡陣頭、入廟安座等。民國 99 年(2010)奉天宮申請將「新港奉天宮天上聖母元宵遶境」
列為民俗,8 月 23 日核准並公告,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 0990139776 號。
縣定民俗活動,除「新港奉天宮天上聖母元宵遶境」外,民國 104 年(2015)12 月 21 日,
「新港奉天宮迎南瑤宮媽祖請火」也公告為嘉義縣縣定民俗,公告文號府授文資字第 1040233523
號。每年南瑤宮車駕到新港,民眾亦自備香案迎接,並以姑婆相稱,此民俗已融入兩地民眾的
生活和情感中。臺中市定民俗「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自民國 77 年(1988)起至奉天宮遶境進香,
每到進香團進入市區時,新港的各社團、學校、陣頭也在進香隊伍到來時,列隊表示歡迎;新
港街上,從奉天宮香客大樓到學校教室、活動中心、民宅等無不掃榻相迎。
奉天宮整理文物,並積極申請將其收藏的文物列為古物。民國 102 年(2013)10 月 30 日,
核准將「新港奉天宮日本天皇壽牌基組」,列為一般古物,公告文號:府授文資字第 1020195823;
此外,還有「新港奉天宮天上聖母往郡進香大旗」也核准列為一般古物,公告文號府授文資字
第 1040152404。
民國 76 年(1987)臺灣解嚴,該年小鎮醫生陳錦煌也正好籌組文教基金會,10 月 17 日新
港文教基金會成立。新港鄉藉著文教基金會社團組織的力量,團結鄉民、組成義工,大家捐錢、
出力,舉辦各種文化活動、環保活動,社區組織,不但聯繫新港鄉民,也讓新港鄉活絡起來。
例如民國 77 年(1988)媽祖聖誕前,大甲媽改至新港奉天宮進香,新港街四村的人口不到 1 萬,
要接待突然湧入的十萬名香客,委實不容易;活動結束後,滿街垃圾、鞭炮屑堆積如山、煙硝
味刺鼻,大家歡迎大甲媽,卻也煩惱垃圾問題。次年陳錦煌便組織「淨港」的文教小天使和大
義工,讓大甲媽進香,既熱鬧又乾淨。在基金會喊出「環保若作好,媽祖會呵咾」的號召下,「淨
港」義工由最初數十人,10 年後增至 600 人,今日已達千人以上。甚至大甲鎮瀾宮也組環保義
工,參與環保工作,兩宮間增添溫馨佳話。
321
(Mar.29,2018)
321 廖嘉展,《老鎮新生:新港的故事》,頁 164-173、196、199。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