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155

第二章 ◆ 正殿奉祀神祇
                                                                                          第二篇․諸神信仰篇


               29.5、深 24 公分,這是一尊硬身木雕坐姿神像,其下有一底座。開臺媽祖神像本體頭戴九旒冕
               冠,冕冠兩側有飄帶垂飾,頭冠有飾花,頭後髮型為三片式,也就是俗稱的「媽祖頭」樣式。

               黑面,鵝蛋臉,雙眼微張,鼻較寬,小嘴,臉型圓潤,樣貌年輕,表情慈祥,耳垂極長,在右
               臉頰及下巴處有明顯掉漆。神像本尊坐於龍頭扶手圈椅之上,圈椅下為方形底座、方形腳踏,
               神像與座椅可以分開,圈椅右邊扶手頭脫落,有一接孔。底座有兩層,外圈與其底座之木椅為

               近世所作,製作時代明顯晚於神像,但已見裂痕。衣袍線條為漆線構成,腹部中央為正面蟒頭
               文,紋飾有多處脫落,蟒中央有一道縱向很深的裂痕。腰際環有玉帶,小腳弓鞋。神像本體右
               手作持物狀,所持文物類似元寶,左手垂置於龍頭扶手。目前開臺媽祖神像頭罩一只紙質九旒鳳

               翅冠,此系府城神帽大師郭春福(春福師,金冠佛帽,曾獲頒臺南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所作,
                                                                                  31
               而外罩奉帽及神衣則是由府城名師王明輝(誠信繡莊)親自手工縫製。
















                圖 2-2-5  有關新港奉天宮落成之報導
                  資料來源:《臺灣日日新報》1918 年 1 月 19 日 6 版


               (二)鎮殿媽及宮娥



                    鎮殿神明,這是廟宇的主神象徵,或許不是該廟歷史最悠久的神像,卻由於神尊端坐在神
               龕最核心之處,造型最為清楚,尺寸也最為巨大,且不能隨便移動,所以往往成為整座廟宇最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尊神明。鎮殿神明,通常是在廟宇新建或重修時所塑造,其尺寸可以配合廟
               宇神聖空間的規模,也更能搭配營造出崇高神聖的感覺。自嘉慶年間創建以來,新港奉天宮曾

               經歷數次整修重建,只是大多屬於局部範圍的改建,不過明治 37 年(1904)與明治 39 年(1906)
               兩次大規模地震造成新港奉天宮嚴重受損,遂有明治 45 年(1912)的重建之舉,並於大正 6 年
               (1917)完工落成,因此推測新港奉天宮鎮殿媽祖,應該是在此一時期廟宇重建時所塑造,距
               今可能有百年歷史之久。

                    新港奉天宮鎮殿媽祖神像之外型,其本體雙肩 57 公分,高 183.5 公分,含冠高約 210 公分,

               這是一尊泥塑坐姿硬身神像。媽祖神像頭戴雙層九旒鳳翅金冠,冠上有紅色繡球,冠冕兩側有


               31   李建緯,《新港奉天宮既存文物普查、登錄與研究期末報告》,頁 24;並參考「一百零六年財團法人嘉
                  義縣新港奉天宮神像登錄表」(新港奉天宮委託李建緯老師執行,未發表)。



                                                                                                        153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