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157

第二章 ◆ 正殿奉祀神祇
                                                                                          第二篇․諸神信仰篇


               (三)四街祖媽



                    新港奉天宮四街祖媽,這是新港奉天宮極為尊貴重要的媽祖

               神像,其地位可能僅次於開臺媽祖,從地方尊稱為「祖媽」,而
               非「媽祖」,推測有可能是嘉慶年間新港奉天宮興建時的開基媽
               祖,亦即為新港地方居民最早奉祀的媽祖。新港奉天宮四街祖媽

               為轎班會會媽,其老會為「金泰安」、前班會名「東順安」、後班
               會名「德義興」、新會為「金慶昌」。
                    有關新港奉天宮四街祖媽之由來,一般認為有二:其一,認

               為此尊媽祖是早期笨港街居民所奉祀之媽祖,由於當時笨港為一
               有四條街道的聚落,因此將此尊媽祖稱為「四街祖媽」,之後此
                                                          33
               尊媽祖亦隨笨港居民遷至新南港(麻園寮);   其二,認為此尊
               媽祖是早期笨港居民遷徙至新南港(麻園寮)時,由新南港居民
               集資雕刻之媽祖,亦即為新港奉天宮在嘉慶年間新建時的開基媽

               祖,因當時新南港為一有四條街道的聚落,故將此尊媽祖稱為「四
                                                                                圖 2-2-8  新港奉天宮四街
               街祖媽」。此外,四街祖媽也有「笨港大媽」之說,這是相對於                                                 祖媽聖像

               北港朝天宮「笨港二媽」、溪北六興宮「笨港三媽」(黑面三媽)                                     資料來源:嵐厝創意企業社提供
               的尊稱,這是相傳在乾隆年間,笨港天后宮曾依神諭,將三槺榔
               庄(雲林縣元長鄉客仔厝)水流樟雕成三尊媽祖神像,樹頭那節所雕成之神像稱為「祖媽-大

               媽」,樟樹中節所雕成之神像稱為「二媽」,樟樹末節所雕成之神像稱為「三媽」,此三神像與「船
               仔媽-開臺媽祖」同奉祀於笨港天后宮內,而至嘉慶年間笨港天后宮被毀於洪災之後,因有祀
               神糾紛,遂經王得祿之調停,而由三地居民分別迎請三尊媽祖,並陸續重建新廟。
                                                                                              34
                    新港奉天宮四街祖媽神像之外型,其本體高 54.5、寬 29.5、深 24 公分,這是一尊硬身木雕
               坐姿神像。四街祖媽本體神像頭戴九旒冕冠,頭冠兩側有飄帶,梳有俗稱「媽祖頭」樣式的三
               片髮髻,髮飾無軟布搭襯;黑面,臉型福泰圓潤,樣貌較為成熟,鳳眼,鼻挺,小嘴,嘴角微

               翹含笑,下巴有些微缺角掉漆;雙耳耳垂圓長,形似水滴狀,有耳洞,但無耳飾。本體神像身
                                                                             35
               著蟒袍,蟒袍腹部正面蟒形明顯,線條為漆線構成,屬泉州派,   在腰際有明規制之玉帶,胸
               前衣飾有剝落掉漆情況。神像本體右手呈持如意狀,但如意已斷,右手自然垂放於圈椅扶手上。
               在神像衣袍下,微微露出纏足弓鞋。四街祖媽神像連座固定於圈椅上,圈椅扶手皆無紋飾,有



               33   2018 年 3 月 30 日「新港奉天宮編篡計畫耆老座談會」採訪自鄭炳章(1940 年生,本廟四街祖媽會、
                  東順安轎班成員,新港鄉公所退休技士)。據鄭炳章說法,原來文昌祠內有五尊尺寸較小的「五文昌夫
                  子」外,另外有兩尊尺寸較大的神像,但他不確定有哪些神明,只知道有一尊較大的神像是關聖帝君。
               34   陳清誥、謝石城,《臺灣省嘉義縣市寺廟大觀》,頁 83。
               35   泉州派作法,是將其衣袍先以棉線為底,再施以水膠與披土,外層再以漆線構成蟒形等裝飾。



                                                                                                        155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