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0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240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在臺灣,廟宇與民眾的生活可說是息息相關。在漢人的習俗裡,所有的節日都與寺廟相
                                                      1
               關,由此可看出寺廟對於民眾的重要性。  相對於村落公廟,有一些因為香火鼎盛而發展起來
               的地方性廟宇,其影響力更是遠遠超過一般的村落公廟,更與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活動
               的各方面有密切相關。
                    嘉義地區最負盛名的廟宇便是坐落在新港的新港奉天宮,自清代以來香火興盛,信徒絡

               繹不絕。廟宇本具有地方公共事務交流中心的特質,所以其不僅是一個祭祀空間,也有公共
               事務意見交流中心的性質。隨著廟宇組織的逐步完善,當然也讓廟宇相關事務更加蓬勃發展。

               另一方面,隨著廟宇與信徒的擴大與增長,管理組織也經歷不少次的更動改組,以便承擔起
               社會上希望廟宇負擔起的地方教化、慈善救濟等事業。
                    本文在林德政教授主修的《新港奉天宮志》卷三〈廟宇人事篇〉的基礎上進行增補。除

               了將前志已經全文收錄〈新港奉天宮管理委員會組織章程〉外,更將從清代以來的歷任主持、
               管理人、主任委員、董事長、管理委員、董事等名單均有相當程度的蒐羅,更記述重要管理
               者的略歷行傳,讓讀者更能進一步了解。了解這些服務於廟宇的先賢,對於地方文史的研究

               也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但隨著管理委員會改組為董事會,相關章程均有變動,本篇即在舊誌
               與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比較討論。
                    本篇共有二章,第一章依時間發展,分為四個時期論述新港奉天宮管理組織之演變,分

               別是廟祝管理時期、管理人時期、管理委員會時期以及財團法人董事會時期。第二章論述以
               媽祖、虎爺、保生大帝等神祇為祭祀神的神明會組織之歷史演變,從日治時期以來所留下的

               資料都可以看到在祭祀、繞境等活動中神明會的踴躍參與,但這些神明會的組織及其演變過
               程都尚未有充分的討論,所以值得論述。上述二章均會加入筆者進行採訪的田野資料,也希
               望與第一手材料進行交互辯證討論。























               1   王志宇著,《寺廟與村落─臺灣漢人社會的歷史文化觀察》,〈緒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8 年),
                 頁 2。



             238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