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102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明治 37 年(1904)11 月 6 日凌晨 4 時 25 分,嘉義、雲林地區發生災害性地震。雖名為斗
六地震,但嘉義地區亦災情慘重。新港街全倒 108 戶、半倒 181 戶、破損 92 戶。總戶數 578 戶
中,全倒、半倒、破損戶,達 66%。奉天宮壁體由磚塊堆砌,以砂與石灰混合為膠劑築成,在
當時的建築算相當牢固,在此次震災中,僅被列為破損戶,損失相對較輕。受損部分是:拱門
215
中央破裂,門柱破損;右側小門損壞,其左右門柱震裂,並向東滑移約 4.5 公分。(圖 1-4-3)。
圖 1-4-3 明治 37 年(1904)奉天宮震災後破損情形
資料來源:鄭世楠等,《臺灣十大災害地震圖集》,頁 21-22。
明治 39 年(1906)3 月 17 日清晨 6 時 43 分,臺灣南部又發生強烈地震,震災區東起梅仔
坑(今梅山),西到新港,南迄店仔口(今白河),北至斗六,強震後餘震仍不斷。此次震災由
梅山斷層的活動造成,又被稱為梅山地震,因為正值丙午年,也被稱為丙午震災。根據當時臺
北測候所長近藤文次郎的報告,此次地震的傷亡極其慘重,災害最嚴重的強震區,是以打猫附
近為中心,東起梅仔坑、西到新港,約 7-8 里寬;北由他里霧之南至嘉義,大約 7-8 里長,這一
圈之內被列為「最烈震區」。(圖 1-4-4)此圈內的打猫、梅仔坑、大莆林、新港各街的家屋,倒
塌嚴重。
216
215 鄭世楠等,《臺灣十大災害地震圖集》,頁 12。
216 近藤文次郎,〈嘉義地方烈震報告〉,《臺灣協會報》,91 號,1906 年 4 月,頁 19-23。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