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98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203
               社。 (圖 1-4-1)


































                   圖 1-4-1 嘉義附近的四大製糖會社和各工場的原料採收區域
                     註:日指大日本製糖、洋指東洋製糖、明指明治製糖、新指新高製糖、鹽指鹽水港製糖
                     資料來源:相良捨男,《經濟上より見たる臺灣の糖業》(東京市:著者自印,1919),頁 5 之截圖。


                    鹽水港製糖會社的岸內第一工場、岸內第二工場、新營工場分別在明治 38 年(1905)、明
               治 44 年(1911)、明治 41 年(1908)設場生產。東洋製糖會社在嘉義一帶的製糖工場,有明治
               41 年(1908)開始製糖的南靖庄製糖所、明治 43 年(1910)的第二(烏樹林)製糖所;北港

               製糖會社的本場在明治 42 年(1909)於北港設場開工,大正 3 年(1914)北港工場隨著北港製
               糖會社,一起被併入東洋製糖會社。(圖 1-4-1 中,標號 13 者便是北港工場,繪該圖時已併入洋
               糖)屬明治製糖會社的蒜頭工場,也在明治 43 年(1910)加入生產。(圖 1-4-1 中,標號 15 者)

               新高製糖會社所設的嘉義(大莆林)工場,也在大正 2 年(1913)開工生產。(圖 1-4-1 中,標
               號 14 者)

                    至昭和 2 年(1927),東洋製糖會社的南靖製糖工場、烏樹林工場併入明治製糖會社;北港
               工場起初併入東洋製糖會社,此時再併入大日本製糖會社;新高製糖會社也在昭和 10 年(1935)
               併入大日本製糖會社。以嘉義為中心的工場,全併入明治製糖或是大日本製糖,嘉義一帶的蔗
               田,也成為這兩個製糖會社的原料區。
                                                     204
                    嘉南平原甘蔗的種植由來已久,日方原料採取區的規劃,對蔗農或農業經濟的生活提升功

               203   作者不詳,〈嘉義を中心とせる四大製糖會社〉,《實業之臺灣》,12 卷,10 號,1920 年 10 月,頁 65-66。
               204   作者不詳,〈產業界の王座「製糖事業」展望〉,《臺灣公論》,1 卷,3 號,1936 年 3 月,頁 30。



              96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