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110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通嘉義市街。新港街的經濟逐漸復甦。此時,市街逾千戶的新港街已是商業殷盛,奉天宮媽祖
               的名聲也日益響亮。大正 2 年(1913)《臺灣日日新報》報導新港和媽祖關係時,指稱笨港的媽

               祖廟遭洪水流失後,媽祖一尊奉祀於北港、一尊奉祀於新港;認為世人一提到北港,便聯想到
               北港是媽祖的總本山,其實新港和北港同一資格,無優劣之別,北港只是比較懂得利用宣傳而
                    243
               已。
                    打北輕鐵因需人力推動,在糖鐵加入營運後,漸無法與糖鐵競爭。大正 3 年(1914)新高
               製糖會社買收打北輕鐵線,改為汽車線,民雄與新港間的汽車線先通車,有 2 部汽車往來載客,
                                                    244
               乘客頗多,每日據說可獲利 15-16 圓。   至大正 4 年(1915)1 月 25 日,民雄到北港的打北汽
               車線全線通車。
                    大正 4 年(1915)以後,新港街除打北汽車線及北港—嘉義糖鐵線外,又有北港—大林糖

               鐵線加入營運,新港的交通線漸臻完備。北港—大林糖鐵線也成為繼北港—嘉義糖鐵線後,全
               臺各地進香客到奉天宮、朝天宮進香的「進香鐵道」。                            245   這些交通線的興築與營運,都強調要
               方便香客進香,顯然,隨著交通的改進,香客湧入,奉天宮媽祖的名聲日高。大正 3 年(1914)

               通信局在街內增設三等郵局;大正 5 年(1916)又用保甲費,於警官派出所邊,鑿自來水,供
               給全市;大正 6 年(1917),嘉義電燈會社由北港引來電氣供應新港街。
                                                                                    246
                    大正 6 年(1917)媽祖聖誕前,5 月 7 日彰化南瑤宮的媽祖扛著到笨港進香的旗幟,進香

               團先到西螺過夜,8 日到北港,8、9 日宿新港,10 日宿他里霧,11 日宿員林,12 日歸返南瑤宮。
                                                                                                     247
               其實夜宿新港二日的南瑤宮進香,人數通常達萬人以上,沿途還需要派 2 名警官隨行保護。   大
               正 7 年(1918)1 月奉天宮修繕落成,廟宇閎偉,中懸王得祿敬贈的「聖慈母德」一匾,並有
               掛錫之義存和尚。香客來往,有新高、北港兩製糖廠之糖鐵列車。市中鋪戶也在震災倒壞後,
                                                           248
               重新建築,市容煥然一新,商業也日漸興盛。   交通的進展,乾淨便利的水、電供應,帶來香
               客,也帶來新港的新氣象,新港街終於在歷劫後重新站起來。

                    大正 7 年(1918)4 月,臺北茶幫、布幫、雜貨幫一行 20 名,到奉天宮進香,除恭獻神衣
                                                     249
               外,並獻納價值 600 餘圓的銅鐘乙個。   大正 9 年(1920)5 月上旬,新竹恭迎北港朝天宮、
               新港奉天宮、彰化南瑤宮三位聖母,並以北門外長和宮為行宮,善男信女前來參拜者絡繹不絕。




               243   〈新港と媽祖〉,《臺灣日日新報》,版 1。
               244   〈打猫自働車〉,《臺灣日日新報》,號 5136,1914 年 10 月 2 日,版 3。
               245   陳明言、張健豐,〈憶一段糖鐵史—日治時期雲嘉地區的糖鐵驛站〉,《台糖通訊》,124 卷 1 期,2009
                  年 1 月,頁 24-26。
               246  〈嘉義通訊‧新港の進運〉,《臺灣日日新報》,號 5135,1914 年 10 月 1 日,版 2;〈新港漸見振興〉,《臺
                   灣日日新報》,號 5136,1914 年 10 月 2 日,版 3;〈地方近事‧嘉義〉,《臺灣日日新報》,號 6065,1917
                   年 5 月 18 日,版 3。
               247   〈地方近事‧臺中〉,《臺灣日日新報》,號 6037,1917 年 4 月 20 日,版 3。
               248   〈諸羅特訊‧新港雜俎〉,《臺灣日日新報》,號 6556,1918 年 9 月 21 日,版 6。
               249   〈獻納大鐘一個〉,《臺灣日日新報》,號 6389,1918 年 4 月 7 日,版 6。



             108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